>>> 2007年第1期

精神修养与身心健康

作者:王树港




  精神的修炼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但同时也是天底下最难做的一件事。要通过各种途径与手段,反复地把生命规律、自然规律以及各种正确的理念深入到我们的精神参照系当中去,从而使我们的精神世界逐渐变得清明、纯正、全面、客观。
  
   在我国古代,常常把人的精神称为“神”,把人的肉体称作“形”。“神是形之主宰,形是神之寓所。”这就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关于形、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生存繁衍,人们完全能从中汲取到可贵的精华,铸造完美的心灵世界,使生命质量不断得到提高,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变得充实而美好。
  人们都渴望健康长寿,但往往只是舍本逐末。以食求养、以药延命虽然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但是,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是心灵的健康、精神的健康。甚至可以说,更为重要和更为关键的是人的精神健康。或者可以说,有怎样的精神健康水平,就会有相同层次的身体健康。
  同时,精神健康是有不同层次的,一般被现代人称为心理健康的人,如果用古圣先贤的精神健康水平来衡量,那其中的差距还是个很大的数值,或者说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尽管崇尚科学的人们,到目前为止也无法把这种精神的作用给以“科学”的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具备积极乐观、友善仁爱、宽容大度、遵纪守法等传统美德的人,一定是健康的,一切有利于他人和自身生命活动的观念都是健康的观念。
  我们讲修养是为了真正提升自己的精神健康水平,从而达到自身的身体健康。如果去做坏事或有违社会公德的事,那么自我的心态就会无可避免地产生不良情绪,从而使身体发生相应的不良变化,继而降低身体健康水平。其实,精神世界的完美,会从同样的现实生活中获得身心的愉悦,不管所面对的现实是什么样子,都保持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这才是精神的真正作用。
   那么,怎样提升自身的精神健康水平呢?
  
  牢记完美身心的美好目标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饿了,准备去做饭,却发现家中已没米下锅,遂去邻居家借米,借米回来却又发现米生了虫子,于是想到淘米,但缸里已经无水,就又去井中打水,可水桶不小心落入井中,又去找工具捞水桶……等回到家,他已经是精疲力尽,于是倒头便睡,一直睡至天亮,日上三竿……睁开双眼,急急忙忙抄起农具下地干活去了……这个人的行为是不是有些可笑呢?他就是被接踵而至的生活琐事牵着鼻子走,最后忘记了自己目标的那种人。我们应该始终牢记完美身心的美好目标,时时重温与强化我们的目标,矢志不渝,把目标当成激励自己在正确道路上阔步前进的精神动力。
  
  奠定好精神领域的参照系
  
  “与富翁比,我比乞丐还穷;与乞丐比,我就像富翁。”你选择比较的对象不同,就会获得不同的心情。作为追求精神健康者,科学的身心锻炼理论是必要的,明辨是非也是必要的。我们只有知道了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才能做出正确的取舍与选择,才能汲取正确的东西,坚定不移地用正确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因此我们应深入广泛地学习传统的身心锻炼理论,多方面多途径提高自己的科学、哲学知识和理论修养水平,在自己思想中奠定一个比较正确、比较完善的理论信念基础和判别是非的参照系基础。
  
  坚持自觉改过和从善如流
  
  “自觉改过,从善如流”,即对于种种是非,只要是自己已经意识到的错误的东西要自觉消除;正确的东西,要自觉去建立和坚持。在具体情境下,对于改过与从善,有时我们情感上可能不太情愿,但也要强调自己“就范”于正确的理念要求,使自己逐渐能够达到“遇乱正之”、“逢善从之”的境界。尤其是对于改过,在实际当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形,其一是“我错”,即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只要是自己意识到了或是别人提出来了,不管如何难以接受,都应大度地欣然“从命”,要用有为之法逐渐去做。此时应自己做自己的工作,要提醒自己:“我”这样做不是为受屈辱、为丢面子,而是为真正提高自己,使自己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健康水平再上升一个阶梯;其二是“他错”,即有责任的一方是别人,是不是我们就该动怒了呢?不能把不动怒看成是软弱、无能、窝囊废、屈服于别人的表现,而应当将之当成是一种磨练,一种磨练我们精神,使我们达到更高境界的必然过程。
  有句话说得好,“大道难闻今已闻,人身难得今已得,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向何生渡此生?”我们能够生在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度里,已是荣幸,能够得益此间之身心修炼大道更是万幸。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我们民族养生文化的璀璨价值,并且能够运用到自身的生活实践之中,获得一生一世的健康与快乐。
  


藏书者:绝情谷  2009年01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