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期

看清你自己

作者:杨维峰




  陶先生在外人眼里是一位很容易相处的成功男士,乐观、积极,但在其内心深处却始终承受着沮丧和压力而无力自拔。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他求助了心理医生,下文是他在心理医生面前的自白:
  
  自画像如果给自己画个像,我想我一定属于那种很正常,举止行为很得当适宜,甚至有些阳光的中年男子。事实上,我毕业于国内名校,后来又在国外进修过MBA,在单位里,我和同事相处得很愉快,有自己的交际圈,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甚至可以算是长袖善舞的。
  
  镜中人没有人知道,我其实有很深的心理忧郁。每天晚上回到家里,我照镜子,对面出现的那个我,没有了平时向上弯的嘴角,眼睛流露出深深的哀伤。对人间的不平、对社会的阴暗面、对个人遭遇的不幸,这个镜中人是非常敏感而容易受伤的。但是,这样的“他”没有人知道。也许曾经有朋友知道“他”,渐渐地,他们受不了“他”的反复无常和神经质,“他”就渐渐地在人群中消失了,只剩下那个情绪镇定、从容得体的我存在。
  
  双面性格然而,这个镜中人的逐渐消失,其实给我的压力是很大的。我所承受的沮丧和郁闷越来越严重,而且得不到宣泄,因为那个“他”在别人看来,是不正常、不体面的。我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成为别人耻笑的对象呢?我从小成绩优异,后来又学途、前途平坦顺利,我就是要成为让别人羡慕甚至嫉妒的人。所以,我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自己笑得最灿烂,情绪控制得最好,我生怕自己会在同事或者客户面前出丑。
  “阳光的背后是阴影”,这句话真是真理。我的笑容,越来越像小美人鱼的舞步,每一下都是割在自己心上的刀痕。在见重要的客户或和同事出现矛盾时,我总要飞快冲进洗手间或茶水间,通过自我暗示让情绪逐渐平静下来,这样才能维护我的正常表现和体面。我有时忍不住想去找心理医生倾诉,除了他们也许没有人可以帮我了,但是我又害怕被当成精神病。面子,我始终还是要的。
  
  专家点评
  在做心理咨询时,我们常常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往往不是那些看上去喜欢和别人大吵大闹、或是爱哭哭啼啼的人。因为这些人往往通过吵闹或流泪,把负面情绪进行了宣泄,尽管这种宣泄的方式未必是最合理的。
  而那些在生活或工作中看上去最正常的人,不少却有着明显的心理冲突,尤其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自我要求高的人。他们的理性知道正确的想法该是怎样的,但是他们又控制不了感性的情绪。其实,他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常识,要学会自我辨别心理状态,如果可以认识并面对自己有抑郁或焦虑倾向的事实,他们给自己的心理压力,也许不需要像“双重性格”这么大。
  尤其在心理障碍影响了正常工作、生活时,例如,不爱与人交流或容易让别人觉得耐心差,性格比较“冲”,大脑效率低,注意力不太集中,头涨、记忆力下降等等状况出现,他们需要及时寻求心理援助。对象可以是心理医生,也可以是亲朋好友,只要进行适当的宣泄,并获得一定的理解和安慰,就会得到较好的缓解。
  要说明的是,心理医生并不是很神秘的,与心理医生的聊天也未必是很愉快的,因为他要帮助求援者直面内心的问题,这个过程有时甚至是痛苦的。但是,只有勇敢地直面,你才能获得改变现状的勇气。至少,你可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这是很重要的自我识别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