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6期
乐与药
作者:佚名
炎黄文化之历代圣贤—哲学家、医学家、养生家,均视音乐为药,以养生延命:
伏羲精造瑟埙调理百病,亦乐亦药,拯救万民苦疾;
三皇五帝试竹苇定五音十二律,通人体十二经脉;
轩辕黄帝研五音应五体,传承后人,撰写医之经典《黄帝内经》;
老子《道德经》破天机五千佳句:大道无形,大音稀声……;
周公、孔子制习《礼乐》教化身心,令人健康向上;
医圣孙思邈传唱《六字诀》,与大禹创练《禹步歌》,乐帮万民;
德国科学家已实验证明,音波可杀死癌细胞之神奇功效;
当代养生音乐医疗专家吴慎,破译《易经》五音八声之玄理;解秘《黄帝内经》五音治五体之哲理,首创《养生医疗音乐》之法宝,与美国癌症权威芬格乐博士合作实验治癌成果,科学地向世人证实了中华先祖高度发达的智慧与文明。
观察当代的养生之道,目前人们多研究如何用五味—酸、甜、苦、辣、辛之食物来营养自己,而缺乏或者不相信五音音乐的营养及重要的医疗作用。本期杂志关注来自上古中国的“角、徵、宫、商、羽”五音体系,并解析吴慎教授的音疗密码。
乐与药
中华文字,寓形寓义,内涵丰富。这里介绍一下“乐”字的造字原理:乐字,古字为“乐”,上中部为“白”字,本音“钟”。五行中“白”字为“金”,属“商”音,对应人体的肺脏,肺主“气”、藏“魄”。“白”字下部为“木”字,属“角”音,对应人体的肝脏,肝主“血”、藏“魂”。《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魂魄和合,血气元神旺盛,则心生神明。”
“乐(乐)”字,上部左右两侧合成“丝”字,对应人体的心脏,属“徵”音,是五行中的“火”。丝制的弦乐能拨动人的心弦,通人体的心经,修复人的心脏,使人精神舒畅,人自然因病愈而喜,即是欢乐。
因此,“乐(乐)”字用于形容喜,是后世引申的喻意。若单从成字结构来看,即可判明“乐(乐)”与人体有关,而且是治疗疾病的材料。
“乐”字一音多意:①“乐”字表达喜悦、高兴、乐观;②“乐”字表达音乐旋律或乐曲;③“乐”字表达五音音乐相应的五体,有医疗和药用。
早期人类在以音乐治病的同时,开始慢慢发现草木植物的五味亦可医疗五脏之疾,于是在“乐(乐)”字上加个草字头,形成后世沿用至今的“药(药)”字,这就是“药”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