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6期

乾隆:以“面”养生

作者:单守庆




  为烧麦作诗
  
  2007年5月1日,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日。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传统名吃,依然经久不衰。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有“塞外狗不理”美誉的烧麦。早在清代,乾隆皇帝就曾留下赞美烧麦的诗句:“捎卖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外地人来到呼和浩特,不品尝这里的烧麦,就像到了天津没吃到“狗不理”包子一样遗憾。
  
  话说乾隆赞美烧麦的诗句,绝不是“捎卖”与“烧麦”的笔误。经过历史学家和烹饪专家追根溯源,华夏美食中的第一屉烧麦,出自呼和浩特的茶馆。当时,茶馆并不经营烧麦,而以卖茶水和糕点为主,捎带卖烧麦。因此,捎带卖—“捎卖”,即是烧麦最早的名字。《绥远通志稿》中有明确记载:“惟室内所售烧麦,则为食品中之特色,因茶肆附带而卖之,俗语‘附带’为‘捎’,故称‘捎卖’。且归化(今呼和浩特市)自昔驰名远近。外县或外埠亦有仿制以为业者,而风味稍逊矣。”可见,乾隆诗句中的“捎卖”,就是现在呼和浩特市的烧麦。
  受到皇帝赞美的烧麦,更加名声大震,从塞外古城走向大江南北。清代北京前门一带,烧麦馆招牌上特意标明“正宗归化城烧麦”的字样,以招揽食客。
  巧的是,曾为烧麦留下赞美诗句的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七年大年三十晚上,结束通州的微服私访,回宫途经北京前门大街时,腹中饥渴,可时值年关,商铺关张,只有一家建于乾隆三年的烧麦馆在营业。乾隆在此吃得兴起,听说此店无名后,即说:“此时京城开门营业的只你一家,店名就叫‘都一处’吧!”回宫后,乾隆亲笔写下“都一处”的御匾,派人给这家小店送去:黑漆金字,上下左右各有一个雕刻精美、象征福气的蝙蝠头,中间是乾隆御书“都一处”。
  
  “蝠头匾”果然给小店带来了福气,“都一处”成为以经营烧麦为特色的“百年老店”,曾荣获餐饮行业的最高奖“金鼎奖”,被有关部门认定为“中国饮食名店”、“中华名小吃”。该店名厨还多次到国外传授技艺,赢得“烧麦大师”的美誉。
  
  食后一得
  名食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经久不衰。如今的饮食业,有很多经营烧麦的“发烧友”,烧麦再也不是“捎带卖”,兼营烧麦的大饭店增多,专营烧麦的饭馆星罗棋布,烧麦的品种也数不胜数:杭州有羊肉烧麦,广州有猪肝烧麦,合肥有鸭油烧麦,沈阳有素馅烧麦,扬州还有以青菜泥、白糖、猪油为馅料的翡翠烧麦,等等。
  
  误题“云片糕”
  善于诗文的清代乾隆皇帝,也有笔误的时候。著名糕点“云片糕”的名称,就是因为乾隆的一次笔误而来。
  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来到淮安城西北的河下镇。此地紧靠大运河,是盐商富贾聚居之地,乾隆应一个汪姓盐商的请求,到其花园做客。外面瑞雪纷飞,一向喜欢舞文弄墨的乾隆,在汪家花园的暖厅里凭窗赏雪,吟《雪景》诗助兴:“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一时接不上第四句,望着窗外的大雪发急。突然,乾隆的目光被玛瑙盘子里的糕点吸引住了:晶莹洁白,整洁薄片,惹人喜爱。乾隆竟顺手拈起两片,一尝,香甜松软,清新可口,大加赞美:“何来佳点,如此大快口福!”遂向汪盐商问起这糕点的名称,汪盐商回答:“这是家中祖传的小食,没有什么名字,外间也没有售卖之处。”并叩请皇上恩赐佳名。乾隆思索了一会儿,忽然想起还没吟完的那首诗,不禁拍案惊叫:“好哇!这种糕点的色彩、形状,岂不就像外面飞舞的雪片吗?依朕看来,就赐名‘雪片糕’吧!”汪盐商听罢,立即捧来了文房四宝,请皇上题字。不料,此时很是高兴的乾隆竟然笔下大意,将“雪片糕”的“雪”写成了“云”—“雪片糕”变成了“云片糕”!
  
  毕竟是皇帝的御笔题名,哪能随意更改,糕饼店铺就用了“云片糕”这个名称。“云片糕”的名称和美味也就一直流传下来……
  
  食后一得
  “糕”字最早见于汉代,《说文解字》释:“糕,饵属。”一般来说,软胎的点心称之为“糕”;带有馅料的点心称之为“点”;外挂糖、蜜的点心称之为“裹”;内无馅料、外无挂料的点心称之为“食”。制作工艺之精、品种之多、味道之全,据说以苏州的糕点最为有名。民间曾有这样的评价:食糕还须苏州行。
  
  特批玫瑰花饼祭神
  玫瑰花饼,也叫花饼。其馅料以鲜花瓣为主,蜜饯过后,饼面上再撒些鲜花瓣。看上去,花瓣令人心醉;吃进去,花香沁人心脾。清代乾隆皇帝偏好这种玫瑰花饼,不仅使之一跃成为宫廷御点,而且“特批”:以后祭神点心用玫瑰花饼,不必再奏请。玫瑰花饼从此成了具有特殊身份的名贵之饼。
  据传,玫瑰花饼是河北承德一位糕点师创制的,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此饼出名早,名气大,从南方的昆明到北方的天津,均有所见。晚清时的《燕京岁时录》记载:“四月以玫瑰花为之者,谓之玫瑰饼……皆应时之食物也。”玫瑰饼所用的只是玫瑰花的鲜花瓣,而玫瑰花的花期有限,因为“不可多得”,犹显名贵。
  玫瑰饼受到乾隆的特别推崇,与他“寓疗于食,食补养生”的健康理念不无关系。他在年届高龄时,“观其风神,年虽八十三,望之六十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后人总结其长寿之道时,普遍认为有三个方面:重视养生法;积极的体育锻炼;服用补益食物和药物。在《高宗御制诗五集》中,乾隆的廖廖数语,便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养生术:“事烦心不乱,食少病无侵,此二语乃为子养心养身良方,原别无求长生之术也。”他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不举行夜宴,“凡曲宴廷臣,率不过未申时”。
  乾隆主张“少食”的同时,提倡“杂食”。带有馅料的烧麦、玫瑰饼等“粮菜混吃”的食品,都是乾隆所喜欢的盘中餐。
  
  
  食后一得
  如今,北京流传这样一句话:上世纪80年代种花挣钱,90年代卖花挣钱;新世纪看花挣钱,吃花将流行。食用花卉,有四个应用途径:一是作为烹饪原料,经煎、炒、烹、炸、蒸等技法,使之成为美味佳肴;二是作为食品主料,用于金花露饮料、玫瑰花酒、桂花酱等食品;三是作为食品配料,赋予食品一定的香气,改善食品风味,提高糕点、糖果等食品的质量和价值;四是作为食品工业香料原料,将芳香的花卉制成水溶性香料、油脂香料、乳化香料、粉末香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