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期
《黄帝内经》:以圣王之名传授养生智慧
作者:曲黎敏
专家简介
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有深厚的国学素养,精通文字学、传统医学、西方人类学。主要著作有《中医与传统文化》、《中华养生智慧》、《易学气功养生》等。
近年来,曲黎敏教授不仅在大学里主讲“中医文化”、“周易与中医学”、“道家思想研究”、“中国文化经典导读”等课程,还致力于传统医道的公开推广,经常受邀到各大机构演讲。她的演讲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让听众既能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玄妙,又能学到切实好用的养生智慧,实现对自身生命切实的人文关怀。
我们的生命活力从哪里来?我们的领导力从哪里来?生命活力和领导力,是和魄力、精神、胆识有关系的。诸如魄力、魂魄,在人们看来似乎是虚无缥缈的,可在《黄帝内经》里,“魄”是和肺气密切相关的,“精”藏于肾经,“神”是指心神。《黄帝内经》是惟一一部以圣王命名的书,首先它传达给我们一个信息,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学习《黄帝内经》,可以帮助每个人认知自我,培养自身的洞察力。
国学经典中寂寥而独特的一隅
在古代,人们是非常讲究养生之道的,而现在我们是把身体当作可以不断去消耗和损害的东西。在古代是养“生”,很认真、很爱惜地对待自己的身体。而现代人对身体非常不爱惜,真正好的理论是很难听到的,所以要读懂《黄帝内经》是非常不容易的。
1.地位独特
《黄帝内经》可解读为四个字—“顺其自然”。天地自然,永远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这是一个固定的顺序。人体也应该按照这个顺序去生长、生发、收敛、收藏,这样身体才是健康的。这是《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的一个很原则的问题—顺其自然。《黄帝内经》是以圣王命名,圣王为什么重视医学和生命学方面的书?实际上所谓圣王,就是顺从自己本性,生发、生长、收敛、收藏的人。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圣王通常是能够掌控自己的人,不仅能够掌控自己的身体,还可以掌控自己的欲望。
2.最为寂寞
大家都在学各式各样古代的经典,《论语》、《道德经》等,可是恰恰《黄帝内经》很少有人提及。那些经典都是从生活当中或者是向外看的东西,而《黄帝内经》是向内看的,要求人有很高的悟性。过去涉及到一个概念,就是在人体中有一个东西“膂”,我们在小说里面经常会看到“膂力过人”这个词,这是指什么呢?腰圆就涉及到膂力过人,这个“膂”是在我们的腰上,《黄帝内经》里说它是从肾经和膀胱经交接点的一个东西。猪肾外面包着一层厚厚的油和筋膜,这个东西不是说买就可以买到的。在人体中想把这个东西补起来,只有一个方法就是锻炼,它是通过积累而生成的。古代的大力士腰圆,后腰有两个大包似的,所以才有力气。《史记》里的一些人就经常锻炼,他们吃完晚饭干什么呢?玩门口的石狮子,天天练,所以才能生出“膂”,现代人锻炼程度是远远不够的。
3.何谓仁义礼智信
中国的传统文化说做事要有“度”,其实就是看身体的五脏六腑均衡的程度。比如说一个人的肝火太盛的话,心火就盛,这样自然做事比较急躁,就会出现问题。这个就是所谓“度”的把握,其实和人的脏腑是密切相关的。有一句话“道以医显”,其实明白身体本身就已经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比如我们讲“仁、义、礼、智、信”,“仁”代表人的一点点善念,它是生机,如果没有这一点点“仁”,做人就有问题;“义”就代表南方,什么叫义气?义气就是说不要求任何回报,白送的东西,所以就意味着是南方的火;“礼”代表什么呢?就是西方,就是人性的收敛和约束;“智”代表北方,北方代表智慧的产生,要看肾经收藏的力度有多大。看一个人是否有志向,就看这个人的肾经足不足。小孩子的肾经是非常足的,小孩子经常说将来要当宇航员,将来要当科学家,中年人顶多说要挣更多的钱,老年人就说“能活着就不错了”,志向就越来越低了。你没有高远志向的时候,实际上你的肾经已经很虚了;“信”是什么?“信”代表中间土,为什么用“土”来表示呢?“信”是由“人”和“言”这两个字组成的,人说的话应真实可信。什么最真实可信呢?是土地。土地从来不骗人,你撒下种子就可以长出苗来,人说的话应像土地一样真实可信。
道以医显—医道是中国文化最集中的体现,还有一句话“从医入道”,如果理解了医道就可以掌握中国文化里面很精粹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