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期
人过六十要越活越年轻
作者:孙继武
几个老年朋友一起谈论健康的话题,有人说:“老年人怎么才能越活越年轻?”我说:“你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养生方法。”健康的心理说来简单,但在繁杂变幻的社会现实中,在从事沉重艰辛的工作中及履行家庭责任的活动中,对于大多数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事事时时都保持健康的心理、平衡的心态是很难做到的。
由于心态失衡,经常做出许多有损身心健康的行为,包括不当的饮食、起居作息和超负荷的脑力体力透支等。这些“软伤害”,日积月累就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内分泌代谢紊乱、脏腑气血的失调,各类疾病随之而生。所以说,不管是男人或女人,40~50岁上下都是多事之秋。
据国内有关资料显示,对中关村两所著名教育、科研单位统计,近五年内病故的高职人员153人,平均年龄仅为53.3岁。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表明,60~70岁这个年龄段的“三高四病”和肿瘤发病死亡率明显低于50~60岁这个年龄段。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说,男子30~50岁,女子40~60岁,是最重要的自我保健时期。做一个时刻关注自身健康的聪明人,关注自己的生命与生活质量,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六十岁不生病,八十岁不衰老,健康生活一百年,幸福快乐一辈子”。事实上,人到60岁,身上一点毛病都没有那是极少数,多数人都存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及其他腑脏系统疾病,工作上、生活上出现许多力不从心的状况。如在这时能充分认识到正确掌握科学养生,重视保健,积极预防,适当治疗,许多症状会逐渐改善或消失的。这就是不少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不但没有衰老征象,反而觉得体力脑力比以前更加轻松和清晰,做起事来也得心应手,许多在四、五十岁费心费力没能完成的事,而在六、七十岁轻松完成了。
据说非洲有一个民族,他们认为人的生命和寿命是上帝赐给的,只有60年,一生下来就进行倒计时,生命的各项任务必须在60岁内完成。如果一个人的学业、事业、教养子女等都没完成,提前去见上帝,那要受到惩罚的;如果一切任务完成了,到60岁还落个好身体,就好好地活着吧,那是上帝赐给你的奖赏,想活多少年都不管了。英国2007年10月1日《每日电信报》报道:英国的中老年出现“Gotys”一族,全称Getting Older Thinking Younger,意思是年龄在增大,想法变得更年轻。许多60岁以上或更老的人身体更健康,精力更充沛。一些人选择重返学校,学习绘画、电脑等多种技能。在60岁以上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比30岁时有更多的目标,三分之二的人感到比以前更幸福,五分之四的人说他们的晚年更好。
在我们国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医疗科技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普进社区、健康进万家,大力开展医学专家健康知识讲座,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医疗门诊中有不少人原有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甚至肿瘤等,经过精心调养和锻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了。所以说,进入60岁才开始了第二个春天,而且比第一个春天更绚丽多彩。国内外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都是在第二个春天里做出了更大的成就。2007年10月公布的世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88岁的英国女作家多家多丽丝·莱辛。今年1月8日,我国举行的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领取两项最高奖的是84的闵恩择院士,另外一位是92岁的吴征镒院士。这固然是他们以毕生精力做出的重大贡献,但若没有健康的体魄,怎能站在今天的最高领奖台上?
有人提出60岁后的年龄也进行倒计时,每过一年减少一岁,年轻一岁,按这个减法,71岁的人就比65岁的人要年轻6岁。经常持有这种健康愉悦心理的人,会在体内产生积极有益的激素和酶体,促使脏腑气血增加活力,达到最佳的协调和平衡。把体内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创造出以前梦想不到的业绩。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得到,根本原因是这些人的健康与长寿理念的陈旧、健康教育的不到位造成的。
所谓健康长寿理念的陈旧是指:
1.一部分人认为人活七十古来稀,都60多岁的人了,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用不着检查和治疗,凑合活着。殊不知,人的脏腑器官是用进废退的,有些小毛病经及时调理完全可以康复,反之将会明显增重,如此下去,结果还有许多能量没能发挥出来,也就渐渐苍老了;
2.有的人自我感觉良好,身上没觉得有何不适,就认为没病,殊不知许多疾病在初期甚至中期自己感觉不出来,有的单用一种现代仪器也难以检测出来,从不进行每年至少1~2次的健康体检。一旦出现症状,为时已晚,治疗起来相当困难;
3.还有的人认为,既然是享受晚年,那就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从不考虑不良的生活习惯会给身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高质量人生,更不相信还有越活越年轻之说。
所谓健康教育不到位,是指我们国家迅速进入老龄社会,而国家经济实力还很薄弱,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的“三高四病”和肿瘤等已成为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经济负担。虽然这几年国家花大力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卫生部又成立了“未病治疗中心”,这些措施都是设法从过去“被动的医疗模式转到积极的预防模式”方面来。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行动却只有少部分老年人响应,多数人对此漠不关心,不愿参加对健康有益的科普知识的学习。在一些发达国家或长寿之国,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是强制性的。
国家始终把老年人看作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财富,而每一个老年人更没有任何理由不关注自己的健康,不关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应该与时俱进,在闲余宽松的时间里,把心理和体能调整到最佳状态,把年轻时没学到的东西学到手,把60岁以前没条件实现的目标去努力完成,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创造财富。
追求健康与长寿是人类共同美好的梦想,但这一切,只有那些热爱生活、关注健康、勤劳智能的人才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