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廖沫沙的阿Q精神

作者:金 山




  廖沫沙老人在迈过人生的第83个春秋之后,于1990年12月逝世。83年在人类历史上长河中虽不过只是一瞬,但对一个人的人生旅途却算得上寿星了。1988年元月16日,廖老81岁寿辰,在湖南同乡向他祝寿时,介绍了自己的养生之道。
  廖沫沙老人曾是冤案“三家村”的成员之一,几乎人人皆知。其他两个成员邓拓、吴晗已在“文革”中先后罹难。因此,他在向我们叙说他的养生之道时,首先便从当时批判“三家村”那场劫难讲起。他说:“我的养生之道的第一点就是凡事不着急,遇事想得开,有点阿Q精神。”在十年浩劫那种有理难申、有口莫辨的日子里,廖老常“自嘲”解闷。他饶有风趣地回忆说:“我本是一个小人物,林彪、‘四人帮’那么一搞,竟使我‘举世闻名’了。当时全国上下都批‘三家村’,到处抓小邓拓、抓小吴晗、小廖沫沙,我们三个‘大头目’就在劫难逃了。我们几个‘活靶子’几乎每天都要接受‘革命’群众的批斗。老实说,我并不害怕,批就批吧,看你拿我怎么样。”
  一次他和吴晗一起被揪到某矿区批斗,他看到吴啥愁眉苦脸,低垂着头。为解两人的烦恼,他低声对吴啥说:“咱们现在成了‘名角’了,当年北京‘四大名旦’出场,还没有看我们‘唱戏’的人多咧。”吴晗高兴起来,问:“那我们唱什么戏呢?”廖老说:“我们唱的是《五斗米折腰》。”本是历史学家的吴晗当然知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两人会心地笑了。批斗会结束后,廖老提出要吃了饭才回去,还风趣地说:“不让我们吃饱饭,你们就没有‘活靶子’了。”在回程的火车上,廖老在默想中作成《嘲吴晗并自嘲》的诗:“书生自喜投文网,高士于今爱折腰。扭臂栽头喷气舞,满场争看头风骚。”
  以后他在江西芳山林场劳动时,常自我排忧,冬天偶然买到点柑橘,他即用手指或用一根大头针,把橘皮柑皮刻成一朵朵橘花柑花,放在桌上以供欣赏。面对这些别具一格的“工艺品”,他还作诗一首:“一株清翠赠湘云,力畹贞风寄素心。不畏严寒和酷暑,幽岩之下度黄昏。”家人探监希望他能认真检查的时候,他坦然地回答:“我有什么好检查的?我不就是写了几篇文章么?”他在江西芳山林场劳动时,曾作《锄苹》一诗,表达了昂扬乐观的情绪。诗云:“春草难锄犹自绿,嫩枝插地又生根,只缘沃土依然在,细雨轻风又茁生。”廖老一生清心寡欲,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养成了冷静沉着、胸怀宽广的性格,这正是他养生保健的基础。
  廖老养生之道的第二点是坚持有益的生活习惯。廖老说:“从抗战时期到解放后进北京城,我都坚持早睡早起,不睡早床。”廖老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即在床上从头顶至脚心进行按摩,再穿衣,上厕,洗漱,喝一杯凉开水。天暖时每天都要跑步。入冬后,是打开门窗,在书房里锻炼。锻炼的程序是:抡胳膊,甩腿,将腿架在书桌上压压。随后揉腹部,上下左右,顺时针,逆时针,做180下,边揉边做深呼吸,廖老说,揉腹可使六气补于合谷,能镇痛通络,祛病延年。
  廖老的早点: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一碗玉米粥。玉米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是精面和大米稀饭所不及的。午饭后,廖老按例睡上一觉,晚上用温水擦洗全身,晚上11时准时睡觉。据廖老夫人陈海云同志说,这种有规律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廖老一直坚持到走完一生最后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