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胆石症“重女轻男”
作者:孙清廉
一、胆石症的发病原因
胆结石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胆汁中的胆汁酸、卵磷脂和胆固醇的正常比例遭到破坏。当胆汁酸和卵磷脂减少、胆固醇含量增加时,导致病理性胆汁积聚,胆汁中的胆固醇就会结晶形成结石。而结石的形成过程,还与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饮食结构不合理、妊娠、肥胖、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有关。正常的胆汁呈胶体状态,若胆囊黏膜因胆汁浓缩、反流的胰液化学刺激而产生炎症,或胆道感染了寄生虫,就会促进结石的形成,并往往以蛔虫或虫卵为核心促进结石的形成与长大。
妇女发病率之所以高于男性,还多与下列因素有关:
不吃早餐 “现代型”女性长期不吃早餐者屡见不鲜。研究表明,坚持进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低一夜贮存胆汁的黏滞度。长期不吃早餐,空腹时间长,胆汁在胆囊中沉积,浓度增加,析出沉淀,从而会促进胆石形成。
喜静少动 许多中年妇女喜静少动,或长期处于静坐的姿势,运动与体力劳动很少。天长日久,胆囊的收缩能力下降,排空延迟,使胆汁郁结,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结石创造了条件。
身体肥胖 平时或妊娠期间进食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如动物脂肪,肥肉,心、脑、肝、肾等动物内脏、蛋黄等)的食物较多,造成营养过剩,身体肥胖,这是罹患胆石症的重要基础。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体重的15%,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五倍。
多次妊娠 妇女在妊娠期间,胆道功能容易出现紊乱,平滑肌收缩乏力,使胆囊内胆汁潴留,加上妊娠期中胆固醇相对增高,因此容易发生沉淀而形成结石。多次妊娠者发病率更高。
情志失调 不少女同志心胸狭小,容易生气动怒,肝郁气滞,胆的“通降”功能失调,胆汁郁积,日久则易诱发结石。
激素影响 女性内分泌和雌激素水平改变,常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调节,使胆汁中胆固醇升高,胆囊收缩力减弱,导致胆汁淤积,促使胆石症发病率升高。
此外,长期饮酒容易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等病变,导致胆汁排出受阻,也会促进胆石形成。
二、警惕无症状胆石症
胆石症患者常表现为上腹、右上腹钝痛或有沉重感,多伴有腰背、右肩酸胀、疼痛、嗳气等症状,常自以为或被误诊患了胃病、冠心病和心绞痛。特别在多进食高脂肪油腻食物之后,以上症状更容易突然发生或加重,甚至出现右上腹或上腹部(胆)绞痛,并伴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慢性胆囊炎患者则多表现为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时好时坏,在症状缓解时往往无任何症状。
胆石症除了可继发急、慢性胆囊炎,患者还可引发更为严重的急、慢性胰腺炎、缩窄性十二指肠乳头炎、胆管结石、胆囊坏疽穿孔、胆汁性腹膜炎,甚至可发展为胆囊癌。此外,胆石症还易使冠心病诱发与加重。
特别要提起注意的是,不少患者在患结石症之初、甚至胆囊中已形成较多的结石,但仍没有任何症状出现。所以,即使平时没有任何症状,特别是中年体胖患者(女性尤应注意),尤其是在饱餐之后,若突然出现右上腹绞痛等症状,首先要想到患有胆石症的可能。中年人最好定期进行体检,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这样才有利于早期加强防治。
三、胆石症防治须知
1.节饮食 膳食要多品种多变化,注意荤素、粗细粮的合理搭配;提倡吃低脂饮食和适当吃植物油,饮食应以蒸、煮、烩为主,少吃煎炸、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品,以免助湿生热,使胆汁郁积形成结石。宜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的蔬菜、水果,宜常吃些鱼类、黄豆芽、冬瓜等类食品,有利于清胆利湿,帮助结石溶解。
2.吃早餐 吃早餐有利于胆汁排泄,防止胆汁郁积形成结石。
3.禁酗酒 酒精可促进缩胆囊素的产生,增强胆囊的收缩,使胆道口括约肌不能及时松弛流出胆汁,易促进结石形成,并易引起急性炎症发作。
4.防感染 注意预防胆道感染,特别要重视饮食卫生,减少寄生虫感染。
5.达情志 情志畅达有利于胆汁通降,所以生活要有规律,心胸要宽阔,注意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
6.避发胖 适当节制饮食,每餐吃七八成饱,重视体育锻炼,避免过早发胖,有利于降低胆结石的发病率。
7.逸适度 饱食终日、长时间久坐、静而少动易诱发胆结石,若劳累过度,也容易诱发胆绞痛。
8.治便秘 长期大便秘结也是胆石症和慢性胆囊炎的诱发因素,因此要注意补充饮水,养成定时排便和适当增加蔬菜等食物纤维素的成分,以利排便。
此外,妇女减少妊娠次数,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胆石症一般不会自行消失,若排石、抗菌消炎等保守治疗功效不佳或反复急性发作,则宜采用手术治疗。目前治疗胆结石比较先进的技术是采取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不需缝线、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亦不受年龄、体型、结石多少等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