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6期
写日记: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作者:洪 梅 淑 华
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复活》中,借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口说,写日记“并不是什么孩子气的事,而是跟自己的我,跟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的、真正的、神圣的我谈话”。日记中的“我”,的确是一位最忠实、最坦白、最理想的朋友了。和日记中的“我”谈话就是一种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修养。
和日记中的“我”谈话,犹如在心灵的“镜子”上“自鉴”。本世纪初,我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杨杏佛先生说:“日记虽小课,然作时多在清夜,追省一日所为,无异衡其功过防患未然,悬崖勒马皆在此时。若日日无间断,虽无意自省已尽自省之功矣。”在写日记时,“一日之所为”、“一日之功过”,在镜子上能照得清清楚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三饱一倒”的人,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形像,就不会再心安理得地躺下;“一时清楚,一时糊涂”的人,在镜子前打个“照面”,就很可能不再糊涂下去;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的人,在镜子面前就可能低下了头,羞红了脸;尤其是那些不被人察觉的事情,更应该在镜子面前有个交待……日记中的“我”是清醒的、严肃的。如果在上床睡觉之前,清夜人静之际,打开日记本,握笔凝神,打理一下思想,看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要求,提醒一个自己,督促一下自己,鞭打一下自己,那么,今天日记中的“我”,将给明天生活的“我”提供很好的借鉴。
和日记中的“我”谈话,就是在心灵的“天平”上“自鉴”。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季米特洛夫说过:“谁在睡下时不想想一天中学会了什么东西,他就不会前进……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工作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假如是正号—很好;假如是负号,那么就采取措施。”心灵上的天平能称出学习的进取、工作的责任心和生活的事业心。人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能不断回头看路,就能早知早觉,事情就会较快地重新好起来。
和日记中的“我”谈话,就是利用心灵的“空调”来“自控”。人离不开自己生活的环境,环境总是变化的,学习的方式和工作的岗位可能变化;更多的是许许多活动着人和事,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情绪。一个人完全受外界环境的摆布,那就真成“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了。遇到高兴的事,便兴奋不已;遇到怄气的事,便茶饭不进,这显然不可取。宋代思想家范仲淹勉励人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聪明的人具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写日记也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好方法。这种自控的能力,谁也代替不了,只有日记中的“我”能帮你解决。过分兴奋了,它会帮助你“降温”;陷入愁苦的困境,它又能领着你一步步超脱。坚持写日记的人,在生活的道路上也可能有一时半时的停滞,甚至做出些荒唐的事。但一般来说,他们能很快“刹车”,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你把自我融化在环境里的时候,你的日记就成了生活经历的写照。这种日记有助于不断地完善我们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使自己逐渐成熟起来。
写日记并不意味着成天做检讨,和心灵上的“我”交谈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推心置腹的谈话中,有时好像总和自己“过不去”,实际上,正是那个高大的“我”在鼓励你。自己骂自己,什么话都能接受;自己“敲打”自己,自己给自己“加鞭”,再疼也口服心服。“自鉴”、“自控”的结果,带来的会是“自励”。如果说,每个坚持写日记的人,将来都大有作为,这话太绝对了,那么,可以这样说:坚持写日记,大大有利于一个人“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