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1期

白居易长寿因“四乐”

作者:郑华金




  唐代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存诗愈三千,居唐代诗人之冠,而且享年75岁,是古代诗人高寿者之一。他的长寿之道是多方面的,而世人对他的“四乐”养生之道推崇备至。
  
  第一乐:仕途坎坷处世乐
  白居易29岁中进士入仕途,但人生道路并不是“春风得意”。昏暗官场使他壮志难酬,政治上一再遭受打击。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直言得罪当朝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又移忠州刺史。后被招回朝廷,但不久又遭排斥,只好自请外任杭州刺史,后任苏州刺史。回京后又做过闲官,晚年辞官,闲居洛阳而终。尽管白居易一生坎坷,但他始终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立身处世准则,乐观处世,以德养寿。在为官数十年中,清正廉明,同情关心劳动人民。如他在《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写道:“心中为念农桑葚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同盖洛阳城。”他为各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如在杭州修筑西湖的“白堤”,疏浚六眼井;晚年捐出家财开凿洛阳以南的八节滩和九峭口等,爱到历代人民的赞颂。
  
  第二乐:感事释怀赋诗乐
  感事赋诗是白居易终生的乐趣,即使遇到伤心事,也以此来倾泄心中的忧愁和悲痛,求得心理平衡。白居易40岁时,母亲陈氏去世,同年长女金銮子又夭折,他“朝哭吾所亲,暮哭吾所爱”,还专门写了一首《病中哭金銮子》。61岁时儿子阿崔死了,又写了《哭阿崔》。后来好友元稹、刘禹锡死了,又写诗哭元稹,哭梦得,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还写了著名的《琵琶行》一诗,通过对一个沦落江湖琵琶女不幸身世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内心苦闷。在白居易大量诗作中,随处可见诗人这种心中烦恼自释怀的经历。
  
  第三乐:陶情怡性山水乐
  白居易一生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处,他都要浏览名胜,观赏风光,寄情山水。诗人在杭州时爱西湖之美,写了不少赞美西湖的诗咏,晚年闲居洛阳时仍深情怀念。白居易以山水为乐,陶冶了情性,开阔了胸境,和
  悦了身心,同时登山涉水也锻炼了体魄。
  
  第四乐:恬和身心交友乐
  白居易平生爱交友,善交友,由于他心地善良,竺友诚挚,所以交得友情都很牢固。他与元稹情宜甚笃,且诗也齐名,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交往至深,故人称“刘白”。他喜欢与朋友欢聚,或书信往来,或唱和酬答,吟诗作赋,乐在其中,心理上得到安慰和满足。他的名篇《长恨歌》,就是与王贤夫、陈鸿同游周至县仙游寺时,一起讨论后写出来的。在他74岁时,还与同在洛阳的六位年过七旬的朋友,组成一个“七老会”,后又加入了95岁的僧人如满和尚及136岁高龄的李元爽,号称“九老图”。他们每日相聚,饮酒赋诗,高谈阔论,忘乎所以。白居易更是豪气不减当年,为此留下了《七老会诗》、《九老图诗》等诗篇,而传为千古文坛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