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2期

石羊古镇,曾经的白盐井

作者:张家荣




  从大姚县城到石羊镇,一路上都是锦绣的彝家山寨风光,这多少与我的想像有些出入,我总以为到达石羊是遥远而不可及的事。
  历史上,石羊就是云南著名的白井,与禄丰的黑井遥相呼应。两者后来都成为县城,黑井叫盐兴县,白井叫盐丰县。再后来,由于关于盐的地位下降,它们就都降为镇了,而且都悄无声息地隐在山间。
  旧时云南以盐业兴旺发达的地方不少,凡是带“井”字、“盐”字的地名基本都与此相关,直到现在依然如此。
  近年来,生活问题基本解决了,人们忙着精神上消费,旅游业的发展就是重要体现之一,而其中的探幽访古,似乎更受到人们欢迎,正像每个人都喜欢回忆童年一样,一个地方的历史同样具有如此意义。
  黑井以及石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被冷落了若干年后,以新的方式热闹起来或将热闹起来,只不过它们的盐味已经淡去,“盐味”的感受即将来临。
  我在冬天的某个傍晚,背着沉重的行囊走在石羊的街道上,试图嗅出这片土地深处的盐味。
  确实地说,石羊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距县城大姚35公里。它的东与昙华、新街两乡相邻,南接七街并与姚安县左门乡接壤,西连三岔河乡,北接三台。
  石羊古称白盐井。据说古时姓蒙的人家放羊,有一只羝羊喜欢舔当地的土,于是挖下去,得到了可以提取盐粒的卤水,还挖得一块石头,形状似羊,最后定名石羊。
  石羊的历史悠久,据说可源于西汉,当时属越郡。唐代时,先置泸南县,后更名为盐泉县,属姚州都督府统辖,天宝战争后归于南诏管辖,元初设提举司……民国元年(1912年)设盐丰县。解放后,于1958年并入大姚县,今为县辖镇。
  石羊盐井所产的盐主要靠骡马驮运,并最终形成一条条古骡马盐运驿道。向南,有姚安大道,通大姚、姚安,西出至祥云、宾川。向北,渡金沙江可达永胜、华坪及四川会理等。这里因地处峡谷地带,盐运驿道多用当地产的红石板铺就,这些冷落下来的石板路上仍有马蹄印可寻,有心人可以作个探访,一定是有意思的事。
  石羊至今还保留着两个特种制盐装置—晒盐篷,又称枝条架,同时还完好地保留着古代制盐鸡窝灶、筒子锅、古盐井,所有这些都是石羊盐文化的历史见证,具有较高的考古和观赏价值。
  石羊古建筑较多,但因地处峡谷,历史上水灾、震灾较为频繁,故许多古民居被毁,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有几十处,其中最有名的是盐丰县文化馆、布府、吊脚楼。古镇仍然还有风貌完好的龙泉街、绿萝街、宝泉街、象岭街等古街道。
  小镇正在大兴土木,有的人家在建房屋,有的人家在翻修古旧的老屋。更忙碌的是街道,人们正在加班加点铺石块,是楚雄州到处都是的那种土红色沙石。
  街面有些乱,但小镇的古意在,小小的不为人知的机器化盐厂仍在生产,人们的古道热肠还在……我想,若干年后,沿着穿过镇中心的河流边上,一个有历史深意的、干净的叹幽怀古之地即将呈现出来。
  小镇很安宁,没有什么烦人的声音,仔细听,还有极个别留到冬天的秋虫在鸣叫,更增加了夜的安静。忽然听到孩子们的欢笑声,才知道是他们下晚自习了,不由地想起小时候在月光地里的生活,感觉恍若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