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3期

《诸病源候论》中的消渴谷药疗法阐释

作者:舒应德 舒 杰




  消渴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饮食疗法在本病的防治中占有重要位置。隋代《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载:“养生导引法云: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法不使大冷大热,五味调和。陈腐宿食、虫蝎余残不得食。少渺著口中,数嚼少湍咽,食已亦勿眠。此名谷药,并与气和,即真良药”。此即饮食疗法,被称作谷药。并指出像这样把饮食同时作为药物,并和调于自然气候,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有3点,分述如下。
  
  1、配合了运动疗法
  饮食、药物、运动是防治消渴病的三大法宝。现代医学认为运动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可刺激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活性,而葡萄糖转运蛋白是对血中葡萄糖分子进入细胞内代谢起重要作用的媒介体,从而能减低体内胰岛素的消耗。据报导,30分钟的适度活动,血糖可降低0.67~0.89mml/L,过量、过久的运动还会导致低血糖。运动还有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调节情志、使心情舒畅等作用。散步运动可促进胰岛素与人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增加代谢,降低血糖。还可增加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降低人体体重,使人体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恢复到正常数量。因此,散步是很适合消渴病人的运动方式。尤其在饭前散步,可激活脾胃气机,以助运化、输布,使饮食物能被充分吸收利用,糖分不致游溢外泄。以每分钟30~60步,每次散步30~60分钟为宜,具体视病情轻重、身体胖瘦而定。饭后不宜马上睡卧,是因为卧则血归于肝,肝主藏血,这样就使脾胃运化得不到疏泄,饮食物精微成脂膏堆积而发胖,郁积化热而伤津,从而加重病情。据此,散步对消渴病是一种直接、简便、有效、适用的治疗方法。
  
  2、小口数嚼,小口急吞
  小口进饭食,反复咀嚼,使食物在口腔内能被充分磨细而易于被消化吸收利用。这样既限制了食量,也能满足人体需求。同时,消渴病主要是糖分不能充分利用而游溢外泄。饮食物在口腔内经反复咀嚼,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将多糖形式的淀粉类分解成双糖形式的带甜味的麦芽糖,加上咀嚼时的口腔肌肉运动刺激葡萄糖的转运,使糖分能直接充分利用,减少了对胰岛素的消耗。口腔属脾,牙龈属胃,牙齿属肾,面颊属肝,咀嚼时激发了脾、胃、肝、肾经气,可助脾之消食运化,胃之生津、止渴,肝之疏泄布津,肾之滋养精气。反复咀嚼能刺激胃液分泌胃液,使胃肌收缩趋向平衡,从而可减少食量、减轻饥饿感。小口急吞,可增强食道及膈肌运动量,有助食物消化。小口吞入胃内,则胃内不会有积滞之患。因而小口数嚼、小口急吞以治疗消渴既结合了运动疗法,又同时调整了脏腑功能,有利于消化吸收。
  
  3、五味调和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又泛指各种不同类别的食品。调和即配合得适当。五味分别入五脏,人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五脏协调,阴平阳秘,人体即健康。因此,不能偏食,不宜过食某种食品或过忌某种食品。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要求控制主食,具体的要通过计算热量消耗情况,进食要满足人体消耗的基本需求。同时认为糖尿病人与正常人一样需要全面、平衡的饮食,以获得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包括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五味调和虽是一个笼统粗略的概念,但也是符合现代医学的科学适用的饮食方法。
  至于不吃过冷、过热及陈腐过夜食品、虫爬之品等,属一般饮食卫生常识。说明在当时的历史年代,古人即已认识到这些了。
  此谷药疗法简便适用,很值得在消渴病人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