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5期
养生四大方法述要(上)
作者:李春生
老年人为什么要懂得一点养生之道?这是因为养生自古以来就被看做保障老人心身健康、延长老人寿命的重要手段。如老子曾指出,“淡然无为”的养生方法,可以使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由于中医学重视养生,历代名医享高寿者颇多。有人统计过《中国医学人名志》中有年龄记载的医学家149人,其中80岁以上者70人,90岁以上者27人,100岁以上者10人,占医学家人数的71.8%。这在“人过七十古来稀”的封建时代,确实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著名医学家、养生家葛洪、陶弘景、孙思邈,享年都在80岁以上,最大年龄102岁。说明老人欲求健康长寿,应当认真学习养生之道。
养生的方法有哪些?概括地说,大体包括调摄、运动、饮食、药物四个部分。
调摄,也称做静养。它是通过对个人生活起居的周密合理安排,通过对心态平衡的调节,来达到保障身体健康的目的。
老人生活起居的安排,宋代陈直《养老奉亲书》强调“凡行住坐卧,皆须巧立制度”。也就是说,对生活涉及的各个方面,都应从健康生活方式的要求出发,想得周全仔细,拿出相应的兴利除弊办法。例如,居住环境,要求高燥向阳,典雅清洁。夏天虚敞,通风透光;冬季密封,保持温暖。衣着形式,以轻、软、宽大、舒适、式样简单、穿脱方便为宜,但不宜过长。衣料质地以棉布为佳,尤其是贴身衣服,最好用棉织品,可防止或减轻因刺激引起的皮肤瘙痒。外装样式,应穿较本人年龄减少10岁左右的衣着,使别人看到,有年轻化和奋发向上之感。一年四季,应依据气候的冷暖及时增减衣服。睡眠和起床都应恒之以时。饭后注意刷牙漱口,睡前注意温水洗脚。爱好应广博适度。每天安排读书1~2小时,使“学不因老而废”;每周安排1~2次晒太阳,有益于牙齿和骨骼健康;每月安排1~2天垂钓、赏花或踏青,有益于畅达情志;每年安排1~2次外出旅游,有益于增强体质。在家中,老人应戒掉烟瘾、赌博等不良嗜好,培养一些对心身有益的兴趣爱好,如种花养鸟、象棋门球、吹拉弹唱、轻歌漫舞、剪纸作画、收藏珍奇、笔走龙蛇、著书立说等,使追求孜孜不倦,令志有所专,心有所依,神有所归。外出时,高龄老人应让人陪伴扶持,随时照顾,带上手杖,穿软底鞋,避免闪挫之伤。这些方法,都有益于健康。
千百年来的经验证明,保持心态平衡是益寿延年的重要法宝。进入老年期后,离开了工作或劳动岗位,生活空间变狭,收入明显减少,子女成家立业,日子变得平淡,“门前冷落鞍马稀”,一种寂寞和忧愁感便油然而生。假若此时心态消极,则身体百骸将无所统帅,精神损耗,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常导致体内免疫力下降,内环境失调,多种疾病将乘虚袭来,甚至一发不可收拾,影响健康和寿命。正确的态度是,要善于控制情绪,适应环境变化,总结既往播种耕耘的经验教训,坚定“黄昏亦能创辉煌”的信念。努力学习,汲取新的知识,跟上时代步伐;坚持锻炼,确保身体健康。只要能够保持一个永不服老、天天向上的进取心,保持一个快活无忧、不知老之将至的性格,经常找事情去做,持之以恒,做个信念的赢家,凭藉坚强的意志,就一定能够迎来丰硕收获的第二个金秋。平日所遇一些不如意的事,古代学者主张采用“清心寡欲”的方法加以排除。也就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凡利害攸关者,宜采用“忍”和“忘”的处方,除烦恼,断妄想,善自排解,去掉愤怒和遗憾,令淡泊无感,才能使心境和身体和平。法国人卢梭说过:“节制和忘却是人类的两个真正的医生。”希望爱护身体的老人记住这句话。
运动,是国内外公认的抗衰老绝妙良方。唐代老寿星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写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离开了运动,人体气机便会壅滞,疾病常由壅滞而产生。因此,养生学强调适度运动对人有益。具体方法:①晨起、饭后的活动与劳动。如散步、种花、栽树、养蜂、养鸟、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做体操等轻体力劳动或活动,科学证实能促进健康。特别是在气候宜人之日,以步当车,选择外出行走、慢跑或登山1小时以上,使体表微似汗出,达到“行不至劳”的程度,可促进气血流通,利于消耗体内脂肪,消除体内能量垃圾,保持心身健康。②气功、按摩或导引。气功是通过调身、调息、意守,进行主动自我心身锻炼的方法。按摩是通过推按头部、四肢及腹背的特定部位来防病健身的方法。导引则以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为特点,是主动呼吸与躯体运动相结合的医疗体育保健法。三者各具特色又相互补充,是释(佛)道思想、医学理论与武术相结合的产物。清代李渔《笠翁文集》说:“益寿之方,全凭导引;安生之计,惟赖坐功”。对气功导引在抗衰老中的作用评价甚高。满洲镶黄旗有一位富察氏马齐,康熙至乾隆年间人。他在《陆地仙经·序》中谈到,他的曾祖父任庆阳县知县,因感受山岚瘴气而患病,多法治疗不效,忽路遇道人张百,用手指搓转一个药丸给他,服后泻下恶物斗许,疾病顿除。又传授他养生导引诸术,让他依法进行锻炼。自此伊始代代相传,先祖至余四世矣,男女寿百岁以上者15人,90岁以上者4人,80岁6人,70岁9人,自成人后夭折者稀,亦未有多疾而奇疾者也。提示气功导引确能使人精气充实,脏腑坚固,从而却老延寿。气功、导引方法很多,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鹤翔桩、干沐浴等,都是适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的锻炼项目。中国的气功导引,很强调内外功结合,提出“气是延生药,心为使气神,能从调息法,便是永年人”。验之临床,颇合实际。吞津也和调息一样重要。明代曹若水手辑《万寿仙书》所载八段锦坐功,要求练功者在完成八段的过程中,需吞津12口,配合叩齿,才能收到使“百骸自调匀”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吞津”时所咽唾液中含有腮腺激素,它与人体的间叶组织如纤维结缔组织、网状内皮组织、肌腱韧带、软骨和骨组织的营养发育有关。唾液分泌障碍会引起皮肤萎缩,弹性减弱,色素沉着,脱发,皮脂腺分泌减少,以及变形性脊椎病变等老年病。可见在做气功、导引的过程中,“漱津令满口乃吞之”的方法,有助于改善发、皮、骨、筋状况,增进功力。长期坚持吞津,不费分文,对老年美容和治疗骨质疏松,将收益良多。按摩也是老年健身的常用方法,其中以擦肾俞和涌泉穴最易为人接受。以擦涌泉穴为例,元代邹铉《寿亲养老新书》谓,其穴在足心之上,湿气皆从此入。每天晚上用一手握住自己足趾,一手摩擦足心赤肉,待觉足心热时,即将脚趾略略转动,倦则少歇。该书引陈书林的话说:“先公每夜常自擦至数千,所以晚年步履轻便”。因涌泉穴属肾经,擦此穴可以改善肾的功能,调节人体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神经内分泌状态,所以能起到强身作用。③外出旅游、射猎、游泳、汤浴,都是很好的保健方法。辽道宗耶律洪基,金世宗完颜雍,清代的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倡行此道。宋代苏东坡认为此法可以“养生遐年”,有条件的老人不妨一试。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