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1期
慢性腹泻应警惕内分泌疾病
作者:徐井芳
糖尿病:在发病过程中,如果血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便会引起血管神经损害,导致顽固而间断的腹泻,解棕色水样或糊状粪便,量多,一般在清晨及夜晚更加明显,严重者大便失禁。糖尿病腹泻的治疗,必须控制血糖,并针对腹泻可选择可乐定、硝苯吡啶、易蒙停,如同时合并肠道细菌感染则需加用抗生素。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太多,除引起全身代谢增高,如易饿、怕热、精神紧张、突眼、心跳快、消瘦等外,有的还可引起顽固腹泻糊状便,通过甲状腺激素(T3、T4)和甲状腺吸碘试验,易于确诊,可服抗甲状腺亢进的药物,如他巴唑或丙基硫氧嘧啶,甲亢控制后腹泻也随之痊愈。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而不能满足机体代谢时,由于胃酸缺少,肠壁水肿,小肠绒毛萎缩,胆汁减少,导致脂肪吸收困难,也可发生腹泻。这种病人多伴有浮肿、怕冷、心跳缓慢,检查T3、T4降低,而促甲状腺素增高,确诊后服甲状腺片,不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消失,腹泻也随之停止。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由于皮质激素减少,引起胃肠麻痹,胃酸缺乏,吸收不良,从而发生慢性腹泻。这种病人一旦受到外伤、感染等应激时,腹泻往往突然加重,伴呕吐甚至休克。患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人,常有皮肤色素沉着、疲乏无力、血压偏低。应用皮质激素治疗是唯一选择。
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可引起多种激素减少,特别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也就会发生上述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引起腹泻。此外,还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性腺功能减退等表现,如怕冷、闭经、阳痿等,当给予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治疗后,腹泻即随其他症状消失而治愈。
胃泌素瘤:是一种具有分泌胃泌素功能的肿瘤,因其刺激产生过多胃酸、胃蛋白酶,从而导致胃、十二指肠、食管、直肠上段发生溃疡,又由于大量含高酸的胃液进入小肠,促使小肠蠕动过快,因此除了胃痛外,1/3的病人解大量稀水样大便,甚至腹泻在胃痛之前发生。胃泌素瘤引起的腹泻,应该切除肿瘤。如果不能切除,则用抑制胃酸的药如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