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3期

宽容,难得的人生境界

作者:陈 玉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进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惶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茫茫人海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带来包涵、谅解,这是宽容;生活中,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注意的话,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但不要苛求任何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也是宽容。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说宽容是软弱的象征,其实不然,有软弱之嫌的宽容根本称不上真正的宽容。宽容是人生难得的佳境——一种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
  
  学会宽容,意味着你不再为他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
  
   气愤和悲伤是追随心胸狭窄者的影子。生气的根源不外是异己的力量——人或事侵犯、伤害了自己,一言以蔽之,认定别人做错了,于是勃然作色,恶从胆边生;咬牙切齿,怒从心头起。凡此种种生理反应无非是在惩罚自己,而且是拿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显然不值。
  宽容地对待你的对立面,在非原则的问题上,以大局为重,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化干戈为玉帛的喜悦、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喜悦。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各自走着自己的生命之路,纷纷攘攘,难免有碰撞,所以即使心地最善良的人也难免要伤别人的心,如果怨怨相报,非但抚平不了心中的创伤,而且只能将伤害者捆绑在无休止争吵的战车上。
  
  学会宽容,意味着你不再心存芥蒂,从而拥有潇洒的风采
  
  生活中同党伐异的事不胜枚举。其实质源于人自高自大的狭隘心理,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强,对与自己不同的见解、行为一概排斥、贬低,甚至不惜对别人射出明枪暗箭,自己也弄得精神紧张,惶惶然不可终日状。这种人的心地卑鄙猥琐,自然没有流畅潇洒的风采可言。
  宽容地为人处世,还要宽容地接受各种思想意识。只有宽容了他人的失误,才能提醒自己少犯错误。想要将自己的思想强迫推销给别人,去改变别人,只会给自己惹来麻烦。要培养自己活得自在、也让他人活得舒畅的涵养。
  
  学会宽容,意味着你不再患得患失
  
  宽容,首先包括对自己的宽容。只有对自己宽容的人,才有可能对别人也宽容。人的烦恼一半源于自己,即所谓画地为牢,作茧自缚。电视剧《成长的烦恼》讲的都是烦恼之事,但是他们对儿女、邻居的宽容,最终都把烦恼化为了捧腹的笑声。
  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一味的争强好胜,往往受身外之物所累,失去做人的乐趣。只有承认自己某些方面不行,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不因嫉妒之火吞灭心中的灵光。
  宽容地对待自己,就是心平气和地工作、生活。这种心境是充实自己的良好状态。充实自己很重要,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在机遇到来之时不留下失之交臂的遗憾。淡泊人生是耐住寂寞的良方,轰轰烈烈固然是进取的写照,但有建树者,绝非热衷于功名利禄之辈。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古人与人为善之美,修身立德的谆谆教诲警示世人,一个人有胆识,性格豁达方能纵横驰骋,若纠缠于无谓争斗之中,不但有失儒雅,反使自己终日郁郁寡欢,神魂不定。惟有对世事时时心平气和,宽容大度,才能于人于事和谐圆满。
  宽容,是一个人良好心理的表现,它往往折射出与人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良好的涵养。学会宽容,需要自己吸收多方面的“营养”,需要自己时常把视线集中在完善自身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素质上。否则,一个缺乏现代精神文明之美的人定当被人们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在短暂的生命里程中,学会宽容,意味着你的心情更加快乐。宽容,可谓人生中的一种哲学。学会宽容,于健康有益,于长寿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