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3期
病毒性心肌炎的自我调养
作者:郑建功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主要是上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的各种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临床又分急性期、恢复期及慢性期。心肌炎常为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通常是病毒直接作用于心肌,也有过敏或变态反应(免疫性损害)造成心肌的损伤,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及肠道感染史。心肌炎的症状可能出现在原发病的症状期或恢复期,如在原发病的症状期出现,其表现可被原发病掩盖,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症状,反映全身性病毒感染,但也有部分患者原发病症状轻而不显著,须仔细询问方被注意到。心肌炎的主要症状为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临床诊断的心肌炎中,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发症状,少数患者可由此发生昏厥,极少数起病后发展迅速,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临床主要通过症状、体征、心电图、X线或超声心动图、病理学检查确诊。近年来,由于诊断方法的改进和对其病原病理学的进一步了解,心肌炎已成为常见的心脏病之一,而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急性期的治疗主要针对病毒感染和心肌炎两个方面,通常是抗病毒、消炎、促进心肌代谢及抗心律失常等治疗。而对于恢复期及慢性期病人,在合理治疗的前提下,自我调养如卧床休息、合理营养等也十分重要,对病情的康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要谈自我调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注意休息
除急性期卧床休息外,恢复期、慢性期也应注意休息。由于心肌炎的存在,心肌功能减退,加上心律失常的情况时常发生,因此,注意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十分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心肌炎症的改善、心肌功能的恢复,也十分有利于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善,使病情趋向康复。心肌炎病人不能做过重的体力活,更不能从事复杂而紧张的脑力劳动。过强的脑力活动极易增加心脏的负担,对心肌的恢复与心脏传导系统的康复极为不利。因此,应尽量避免从事高强度的体力与脑力劳动。必须指出,此处的所谓高强度体力与脑力劳动,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指病人所能承受的劳动强度,绝不能从事超出自己心脏所能承受的劳动强度范围。安心静养,充足的睡眠是注意休息的良好方法。心要静,体要松,松静结合,使神经、心血管系统处于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减轻心脏的负荷,从而促进身体康复。充足而有质量的睡眠是休息的重要手段,一般每天要保证8~9小时的睡眠,晚上不能太晚睡,早上也不要勉强早起,中午应有一定时间的午睡。同时要放松心境,不能烦躁,从而使睡眠多梦、恶梦的情况得到改善。良好的睡眠是保持良好心境的基础,良好的心境对改善心肌功能,减轻心脏负担,促使身体康复都十分有用。必要的时候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安眠药,最好是服用宁心安神类中成药。
合理饮食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汲取营养重要而基本的途径,食物的多样性,才能保证人体营养的基本平衡。心肌炎病人病情迁延不愈,合理的饮食、均衡营养是保证病体康复的营养基础。饮食不得有偏,注意多样性,荤素搭配合理,既有营养又要易于消化吸收,尤其注意维生素与蛋白质食物的补给。同时,对辛辣刺激性及油炸等食物、烟、酒、冷饮,均应适当禁忌,因为这类食物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刺激,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有影响,不利于心肌及心脏传导系统功能的恢复。
适当锻炼
锻炼有益于身体,故云“生命在于运动”。但锻炼必须有个度,过度的锻炼不仅于身体无益,反而对身体有伤害。心肌炎病人要注意休息,但适当的锻炼却不可少,可根据病情、体质、体力等情况安排适宜的锻炼方式与方法。适当的锻炼对改善体质、增强体力十分有用,同时对心血管及心肌功能也有调节作用,还能促进消化,有利于营养的吸收,改善睡眠,有利于病体康复。笔者推荐心肌炎的病人以走路锻炼为宜,俗话说“百炼不如一走”。走路锻炼的优势在于:一是病人能很好地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运动的时间与强度;二是对环境等条件要求不高,只要空气质量好点的地方就行;三是时间不限,什么时候有空即可进行,不一定要在早上,晚上散步锻炼也很好。著名中医学家赵绍琴教授生前也极力推荐病人进行行走锻炼,认为“行走锻炼对人体各系统生理机能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循环系统方面,行走时肌肉的节律性舒缩有助于促进下肢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从而消除下部瘀血,增强心脏功能,所以心脏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的传统作法并不可取,坚持适度的行走锻炼更为有利”。当病情好转,体力得到恢复或体质得到改善时,可结合打太极拳或登山等锻炼活动。适当地跳跳舞也是可取的方法,但需注意场地和节奏,场地宜宽敞,人员不宜太多,节奏宜舒缓。
节制情志
情志不节对身体健康影响的认识由来已久,中医学就有情志致病的学说,《黄帝内经》中就有不少有关情志失节致病的论述。对于心肌炎病人,由于病情的慢性化,迁延不愈,常影响病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最常见的表现为心烦急躁,郁郁寡欢,或悲或怒。这些情志上的变化,虽是因病而起,但反过来又会影响疾病,加重病情,或使病情复杂,更难痊愈。因此,心肌炎的病人,应注意调节情志,使心态平和,不急不躁,精神乐观,不悲不怒,也不过喜。如此则心平气和,有利于心肌功能的恢复,疾病向愈。情绪激动,急躁焦虑,或悲或怒等,直接影响到人的神经内分泌功能,交感神经兴奋并亢进,肾上腺素等内分泌激素水平上升,使心跳、呼吸加快,血管舒缩失常,从而影响到心肌功能的恢复,甚或加重损伤,或致使心脏传导系统功能进一步损伤,出现心动过速、室性早搏频发,甚至出现心房或心室扑动、颤动,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或加重病情。心肌炎病人在加强自身情志调节的同时,还应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刺激,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个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对疾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