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4期

腹部手术后会发生肠粘连吗?

作者:吴国健




   已经接受过或者准备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往往都会担心以下问题:手术后会不会肠粘连?如何预防?发生了肠粘连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同样是医生关心并努力想解决的。
  
  肠粘连是怎么一回事
  
  当皮肤感染,如长疖、长疮时,愈合后往往多少会留下一点瘢痕,故有疮疤之称,表明疮与疤不可分割。肠粘连的发生与皮肤疮疤形成同出一理。外科手术时当皮肤被切割,或较大伤口经医生缝合后,即使不发生细菌感染也会留下一条线状的瘢痕,这是组织对损伤的一种修复、愈合方式。从这一点看,瘢痕是出于“好心肠”,是一种福。但如果较大的瘢痕长在脸上,或跨越关节,或使两个指(趾)粘连在一起而影响到美观、正常生活和肢体功能时,那么瘢痕就在“帮倒忙”,是一种祸。
  在人体腹腔的腹壁内层表面和胃肠等内脏表面,覆盖一层由间皮细胞和结缔组织构成的浆膜,相当于腹腔内的“皮肤”。浆膜菲薄、柔弱,较皮肤更容易受损伤,但它修复也很快。平时浆膜分泌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当腹膜受到生物、化学、物理包括外科手术损害时,则会出现急性炎症反应,渗出大量纤维蛋白原,进而形成纤维网络状物,集中在受损伤的组织器官表面并与周围组织粘合;成纤维细胞和其产生的胶原束也会使创面和周围组织形成粘连。可见,粘连原本是腹膜一种自身生理和修复功能的正常反应。正常情况下,腹膜除了释放纤维蛋白原外,还有纤维蛋白溶解酶,后者能溶解纤维网络状物质,减少粘连形成,调节两者平衡的关键是局部损伤和炎症反应的程度。
  腹腔的腹壁内层或内脏表面与肠表面的粘连称为肠粘连。只要腹部开刀,粘连在所难免。实际上有无肠粘连是一回事,诊断肠粘连又是一回事。大部分肠粘连患者没有出现特殊的不适,只有少部分肠粘连患者会引起不适,如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这时,医生才诊断这位患者有“肠粘连”。
  需要说明一点,只有少数肠粘连会惹祸,它们会引起一种严重的病症,即肠梗阻,其发生率为3%~4%。粘连性肠梗阻的常见诱因有:饮食不当或胃肠炎症等引起胃肠蠕动功能紊乱;暴饮暴食使大量食物突然进入受粘连压迫或牵扯的近段肠管;餐后剧烈的体力活动,使粘连近端的肠管因重力关系发生扭转等。肠梗阻可以是部分梗阻,也可以是完全梗阻,严重者可引起肠坏死。
  
  如何预防肠粘连
  
  为了尽可能降低肠粘连的程度,减少发生会引起身体不适的肠粘连。作为患者,应注意以下两点:
  1如病情需要手术,切勿瞻前顾后,延误手术良机。腹部手术有两个目的:一是消除原发病因。如胃穿孔时行穿孔修补术,清除流入腹腔的胃液;阑尾炎时行阑尾切除术,消除脓液来源。二是消除引起肠粘连的因素,减轻术后肠粘连的程度。因此,当患者出现内脏穿孔、破裂、腹膜炎等病情需要手术治疗时,应当机立断,尽快接受手术。否则,损伤越重,持续时间越长,粘连的程度越重,治疗也越困难。如化脓性或穿孔性阑尾炎与单纯性阑尾炎相比,手术后粘连的严重程度和范围成倍增加。
  2腹部手术后,医生对患者通常问:伤口痛不痛?发不发热?是否已排气(放屁)?还用听诊器听听腹部有没有肠鸣音。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患者术后肠蠕动是否已恢复正常。根据麻醉和手术的不同,如果没有严重的腹腔炎症和其他的特殊病情,一般术后24~48小时肠蠕动应逐渐恢复。为了促使胃肠蠕动功能尽早恢复,一般应采用以下方法:①在医生的许可下,应尽早起床活动。②按照医生的要求,该喝的时候喝,该吃的时候吃,并注意进食的量和质,循序渐进。③必要时,还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一些促进肠蠕动的药物和方法。
  当然,医务人员也有主张在手术中向腹腔内注入一些药物,如右旋糖酐、糜蛋白酶、胰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等,有预防肠粘连的作用,但要完全阻止肠粘连的发生还不可能,而且有的方法还有副作用。所以,上述方法也并未成为常规应用的方法。
  
  有了肠粘连应该怎么办
  
  对确诊为肠粘连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治疗的方法因病因、部位、症状的轻重程度而异:①不发生肠道通过障碍,原则上不必手术。如仅出现腹痛、腹胀或不剧烈的呕吐,一般经过禁食,或同时进行胃肠减压,或仅服用一些解痉药等,大多数可以缓解。②一旦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如果经过医生检查判断没有肠坏死的情况,一般也采用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等保守治疗,部分性肠梗阻患者常可得到缓解。③倘若肠梗阻经过上述保守治疗无效,或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肠坏死的征兆,则应当机立断,立即手术。④如多次手术不能彻底解决广泛而严重的肠粘连,可行外固定或内固定肠管的方法。所谓外固定,是指将广泛粘连的肠管从上到下规规矩矩地按序排队。将肠管的系膜缝合固定。而内固定,是在肠管内放一根弹性适当的管子,一段时间后再拔除,目的是使肠管相互粘连固定在一种合适的位置,防止再次发生肠梗阻。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腹部手术后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时,不一定都是肠粘连,患者应及时看医生,以做出正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