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4期
书法基础讲座(四)
作者:徐弘道
汉字楷书,一般由八种基本笔画组成,它们是规范的,也是有变化的。也就是说,每一种基本笔画又有多种的形式、类别。这八种基本笔画是:点、横、竖、钩、撇、捺、折、挑。通常所说的“永字八法”,即一个“永”字,就包含了所有这八种基本笔画(见图一)。
图一中笔画所注(除“折”),实是古称,它们与现代称呼的对应关系为:侧~点,勒~横,努~竖,~钩,掠、啄~(长、短)撇,磔~捺,策~挑。“挑”有时候也称“提”。
图一中的点应属平点,除这种点法外,还有斜点、竖点、长点,还有其他字、其他位置的撇点、挑点以及左点等等(见图二);横,有长横、短横、斜横;竖,有“悬针”(笔画象一枚悬着的针,底部细长),“垂露”(笔画底部如垂着露珠,圆浑无锋);钩,有横钩、竖钩、横折钩、竖折钩、卧钩、戈钩以及横折折钩、竖折折钩等;撇,有长撇、短撇、平撇、竖撇等;捺,有直捺、曲捺、斜捺、平捺、反捺之别(见图三);折,有横折、竖折、斜折;挑,有平挑、斜挑等等,不一一图示了。但不同类别的基本笔画,必须根据在字中的不同位置作出适当的或唯一的选择。
写字的时候,必须注意笔顺。笔顺,也就是写字笔画的前后顺序。一般的排序原则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但四面包围或三面包围的字,往往只先写三面或两面,当剩余的一面最后书写成形)。这亦不是谁故意规定的,而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写字,每写一笔,这一笔位置怎样、长度如何,必须要根据前面的笔画加以平衡配合,一个字才有整体美。因此,目光必须要看清前面所写的笔画。如果笔顺颠倒了,先写右边的笔画,再写左边笔画的时候,手和笔都已经将右边的笔画遮住(这是对几乎绝大多数右手执笔者而言),就无法判断左边的笔画怎样才能配合写好,左边的笔画往往就可能写不好、配不上了。如“九”字,先写右“乙”,那左“丿”就无法控制;而如果先写左“丿”,右“乙”应写多长的横,弯钩用多少张度、长度,都会有一个较好的控制。一些学字者,因为惯用错误的笔顺,所以字的笔画、结构往往无法把握,这是必然的。所以,笔顺是学字者不能不注意的问题。
再则,写字的时候,千万不要“描”。所谓“描”,一是写得慢或极慢,像“描”、“画”一样;二是写好了,再添添改改(当然,有些书法作者写好一个字,看到某一点微细不足处再添补一下,当不属此列)。这是一种很坏的习惯。写字,便是要“写”,如果写一笔要半分钟,这哪里是写字?是描字、画字!这样,终究是写不好字的(这在以后会讲到)。我们说,写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交流,没有速度,就达不到交流的目的。如果说,为了艺术,可以不讲速度,一个字可以写上5分钟,我想,这恐怕称不上“书法”了。为了便于把握,当然,初学者的速度可以适当慢一点。而字没写好,不必再添添改改,一则,再添改,也不可能添改得天衣无缝,二则,自己诚然不能得到信手天成的妙趣,还不如干脆再写一遍、十遍、百遍,真正学到驾驭笔毫的本领。上世纪60年代的西泠印社社长张宗祥先生曾有论书诗,其中最后有两句是“用墨能习用笔快,宣君一语君莫忘。”老一辈书法大师的谆谆教诲是应好好领会的。现在有些书法作者故意将字写得浓浓淡淡、歪歪斜斜、大大小小,恐怕的确有些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了。
前文中曾说到将“主要以赵体楷书作为范本进行论述”,现在,首先对赵孟作一简要介绍。
赵孟(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入仕,官至荣禄大夫、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卒谥(死后按其生前事迹以示褒贬的称号)文敏。他是宋朝皇室后裔,故幼年识见富广,受到了极好的艺术熏陶,再加其敏慧苦学,使其在文艺上有广泛而杰出的造诣。他在诗文、考古、音乐、书画上无所不能,而书法、绘画尤为突出。书法,楷、行、草、篆、隶,绘画,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不精工。特别是他的书法,对后世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公认的历代楷书四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