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5期
形形色色的旅游病
作者:徐 琼
春游、秋游花粉过敏症
花粉过敏症多由各种树木、蒿类或其他植物的花粉引起,多表现在呼吸道及眼部。此病常伴有鼻塞、流涕、打喷嚏,鼻腔、眼角以及全身发痒,症状与支气管哮喘相似;有的皮肤上还生出一团团的风疹块;严重者还会出现胸闷、憋气,痛苦不堪。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并发肺气肿和肺心病。
春秋季节正是旅游的黄金时节,也是花粉过敏症的流行高峰。因此,有过敏体质的人最好不要选择这两个季节外出旅游,更不要随便触摸一些花卉。尤其不要选择刮风天去旅游,因为刮风可加速花粉的播散。风速只要达到2~3米/秒,就可使已经降落的花粉重新扬起,使病情加重。如须外出,要备上脱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
夏游日照中暑症及紫外线辐射病
日照中暑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中暑类型。一些旅游者往往不注意戴帽子,无遮盖的头部直接接受太阳光曝晒,红外线穿透颅骨后,就会将太阳的辐射热阻留在头部皮肤和颅骨,使头部温度上升,大脑温度可达40~42℃,引起脑水肿、脑膜损害等。主要表现是剧烈头痛、头昏、眼花、呕吐、耳鸣、烦躁不安。重者丧失意识、痉挛、心肺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
旅游期间一旦有人中暑,应立即将他移到阴凉通风处将衣服解开或脱掉,用凉水擦身或湿敷头部,喝掺了盐的饮料,或口服仁丹、十滴水,或涂清凉油;若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做人工呼吸,严重者速送医院治疗。
紫外线辐射是由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损伤而致。虽然在到达地面的日光中紫外线仅占2%~3%,然而就日光对人体的损害而言,紫外线却是“主犯”。据科学家研究后表明,290~320毫微米的中波紫外线主要使皮肤发生日晒伤(日光性皮炎);320~400毫微米的长波紫外线主要使皮肤晒黑(色素增加)和引发雀斑。紫外线辐射还会抑制人体免疫系统,使潜伏的病毒性感染复发。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大气污染日趋严重,阻挡紫外线辐射的大气臭氧层被破坏,人类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据测算,每减少10%的臭氧,则紫外线辐射量增加20%,由此皮肤癌的发生率将增加20%,白内障也将增加6%。
预防日照中暑症及紫外线辐射病,一是要合理安排旅游时间,尽可能避免中午时分外出(特别是中午11点至下午3点);在炎热、无风的天气里不作野外旅行;二是尽量穿色浅质薄的衣服,以宽松,吸汗性强的长袖衣服为好;三是在烈日下应戴草帽或其它防护帽。为保护眼睛,还应戴上太阳镜;四是带足清凉饮料或白开水,大汗淋漓时应多饮用含盐类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清凉饮料,以保持水分和盐的代谢平衡;五是暑天旅游途中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增加休息次数,随身带些仁丹、十滴水以备急用;六是外出旅游,少洗“日光浴”,因为皮肤过多地暴露在阳光下,会加快老化。一个热衷于日光浴的中年人,他的皮肤老化程度可超过一个以室内生活为主的老年人,皮肤变得粗糙、松弛,出现血丝,且容易患皮肤癌。
冬游冻疮病及雪盲症
冬游如果不注意自身的保护,手背、脚趾、脚后跟和耳朵等处容易出现冻疮。此外,人在冰雪环境中呆久了,还可能患上雪盲症。所谓雪盲,是指“雪光性眼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由雪地反射到人眼的角膜上,引起角膜损伤。据测定,当阳光中300毫微米的中波紫外线照射到白雪上,由其反射的光波照射到肉眼后,眼睛的角膜、结合膜极易受损伤,诱发畏光、流泪、异物感、奇痒、水肿等症。特别是南方的游客到北方冬游,更容易患上这两种病。因为隆冬季节南北温差可达摄氏四五十度以上,南方游客对这种反应极大的气候一时难以适应,而且也没什么保健经验。
为防冻疮,冬季外出旅游时,应穿柔软而暖和的服装,衣服、鞋子不宜过紧。因为过紧会影响全身和肩部的血液循环;衣、裤、鞋、袜还要保持干燥,最好戴上手套、帽子和护耳套,脸上可涂些油脂。油脂既可减少一部分因对流所散发的热,而且也有一定的防冻作用。每晚坚持用温水洗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万一手脚冻得麻木,切勿马上烤火或用热水烫,须先暖和一下搓搓手,跺跺脚,待有知觉后再用热水浸泡。患了冻疮应及时治疗,可用茄子秆或辣椒秆煮水洗,旅游中亦可用生姜片擦手脚,每日两次,还可在局部涂搽冻疮膏。为防“雪盲症”,最好在旅游时戴上一副很淡很淡的黄绿色或茶色眼镜,既可阻挡雪地上反射过来的紫外线,同时也不妨碍欣赏雪景。此外,外出前后应服用维生素A胶丸或鱼肝油、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B族药片。
高山旅游病
炎热盛夏,人们都愿意到高山上旅游。例如黄山、庐山、泰山,都是盛夏旅游的好地方。因为夏季里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就要降低06℃左右。像海拔1841米的黄山,7月平均气温只有205℃,而位于黄山山麓的屯溪,7月最高气温平均达338℃。黄山历史上出现的最高气温也只有271℃,真是好凉快!尽管如此,并非人人都能到高山或高原上旅游,有的人容易引起“高山旅游病”。表现为剧烈的头痛、脉搏加快、呼吸短促。这是由于随着海拔的增高,气压、气温、水汽及氧分压将大大降低,人们对高山气候一时不适应所致。因此,去高山旅游之前,必须对身体进行一番认真检查。凡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严重高血压、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者;患有肝脏疾病及肝功能不正常者;慢性肺部疾病,如严重哮喘病、肺气肿患者;急性中耳炎以及怀孕妇女,最好不去高山旅游。
海滨旅游症
由于海水热容量大,夏天升温慢,因此水温和气温都比陆地上低,特别是白天相差更大。以大连和青岛为例,大连夏热在8月,午后最高气温平均270℃,比内陆保定全年最热的6月319℃低49℃;位于内陆的济南,最热7月午后平均最高气温321℃,比青岛最热时节(8月)285℃也要高出36℃。因此海滨气候温和,加上阳光充足,不失为避暑的好地方。但海滨空气湿度大,气候阴冷,加上空气中钠离子含量较高,故患有急性风湿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渗出性胸膜炎、心力衰竭者不宜去海滨旅游,否则会加重病情,患上“海滨旅游症”。
洞穴旅游症
夏季里地下也是凉爽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愿意到洞穴中旅游。例如,在距地面100多米深的广西桂林芦笛岩洞中,气温常年接近20℃,在洞外35℃的高温中,如果进洞速度过快,皮肤上还会起鸡皮疙瘩呢!桂林七星岩洞的洞口附近,由于阵阵凉气从洞口冒出来,更是使人不愿离去。洞穴里固然凉爽,但并不是任何洞穴都可以进去的,一些人迹罕至的岩洞,荒野的古堡、古塔、废井,由于长年无人去,阴冷潮湿,久而久之,便会孳生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游人入内会被感染;而且这些地方还常有毒蛇、蝙蝠等野兽出没,不够安全。
因此出外旅游,不要见洞即进,要调查清楚,以免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