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7期

糖尿病是百病之源

作者:王忆黎




   但凡未经治疗或血糖长期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其中的大多数人会相继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并发症。然而,有关资料表明,临床上约有20%~30%的患者,不论血糖控制程度的好坏,患病多年却从未发生并发症,而约5%的病人在短期内即使血糖控制良好,却仍然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这就说明大约有70%~80%的糖尿病患者将不能摆脱并发症的困扰。就目前的医学水平而言,尚难预测哪位患者属于不会发生并发症之类的人,故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不能掉以轻心。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出了问题,八方受到株连。由于糖代谢的系乱,体内的脂肪、蛋白质代谢及内分泌系统都会发生程度不同的紊乱,失去了往日的正常秩序,可谓是“一乱百乱”。这样,就会对人体的许多组织器官构成损害。从这个意义上讲,糖尿病是“百病之源”,绝非危言耸听。
  糖尿病的严重所在就是并发症,对大多数人来说,它们与原发病——糖尿病存在着明确的因果关系。下面分别简述由糖尿病引发的各类并发症,以唤起广大患者朋友的警惕与重视。
  
  一、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主要有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三种。
  酮症酸中毒大多发生于1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的绝对不足,以致机体不能充分利用所摄入的葡萄糖。然而,为了满足热量的消耗,势必促使体内脂肪的大量分解,脂肪分解后的酸性产物如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等在体内大量堆积。由于它们都是酸性物质,在化学结构上统通属于酮体,故称“酮症酸中毒”。在胰岛素未问世之前,酮症酸中毒的病死率几乎为百分之百,而自从胰岛素广泛应用以来,其死亡率已降至5%~10%。酮症酸中毒的突出表现是体内酸性物质异常增多和大量脱水及随之出现的电解质系乱。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重度的烦渴、多饮、多尿、倦怠、恶心和呕吐。由于严重脱水,造成组织萎缩、眼球下陷、低血压、心动过速,进而发生昏迷。有的患者可有剧烈的腹痛,甚至会被误诊为急腹症。此时患者往往表现为酸中毒大呼吸,呼气有烂苹果味(丙酮气味),乃是本病的特征。测患者的血糖,多数在1665~2976毫摩尔/升,血酮一般在5毫摩尔/升以上,尿酮、尿糖均呈强阳性。酮症酸中毒的治疗贵在分秒必争,通过小剂量胰岛素静滴,足量补液和补充电解质等措施,绝大多数患者还是可以抢救过来的。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又称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本症是较危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约达40%,且居高不下,必须引起高度警惕。通常,这类高渗性昏迷多见于5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发生大都有诱因可循,而细菌或病毒感染则是最常见的诱因。其它如外伤、手术、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进高糖饮食或输注高浓度葡萄糖均可诱发;某些药物如双克、速尿、皮质激素、苯妥英钠、心得安等使用不当,亦可诱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主要由于高血糖、高血钠以及高氮质血症,导致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促使持续性渗透性利尿,从而发生细胞内严重脱水与电解质紊乱、血压下降、休克、肾功能损害,以至昏迷。但酸中毒并不明显。有的患者甚至以往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而高渗性昏迷成为首发症。本症患者血糖常大于333毫摩尔/升,开始时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进而表情淡漠、神志障碍。少数病人可有四肢抽搐呈癫痫样发作。或者是进行性嗜睡,渐渐陷入昏迷。治疗上,仍以大量补液、适当补钾和胰岛素,纠正血糖为主要措施。如为感染诱发,应及时应用高效抗生素。本症预后凶险,病死率高,所以要注意预防。
  乳酸,是血糖在无氧条件下酵解的产物,它们在体内大量堆积,将会改变血液的酸碱度,影响细胞的正常活动。乳酸酸中毒临床上虽然罕见,但后果极其严重,病死率高达50%以上,若血乳酸浓度大于25毫摩尔/升,病死率几达百分之百。糖尿病人并发乳酸中毒,主要与降糖灵有关。因降糖灵可促使血糖无氧酵解,导致血乳酸升高。一般在医生的指导下,每日用75毫克降糖灵(须分3次服),还是比较安全的,如果剂量增至150毫克,血乳酸就可能上升至374毫摩尔/升,而正常值仅06~12毫摩尔/升,再按此量用下去,很可能发生乳酸酸中毒。当然,其它如缺氧、休克、心肌梗塞、严重创伤、大出血和感染,亦会成为乳酸酸中毒的诱因。本症患者,开始自觉疲劳乏力,进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但酸中毒加重时,病人面部潮红,呼吸加快,相继出现意识障碍、血压下降、休克等,并有明显的脱水表现。在治疗上,一般采用碳酸氢钠及补液扩容来纠正酸中毒,并以胰岛素控制血糖,如为降糖灵引起者,可用血液透析疗法。为了预防乳酸酸中毒,对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掌握降糖灵适应症,伴有心、肺、肝、肾疾病者应用,对体质瘦弱的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降糖灵,即使要用,也应非常慎重,从小剂量开始用,每日剂量亦不宜超过75毫克,以策安全。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