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8期

渔村雪霁 川谷人归

作者:劳 勗




   《水浒传》第二回中所写的流落异乡的小混混高俅,经人辗转介绍入驸马小王都太尉府做了亲随。这个小王都太尉,便是王诜。其小舅子端王赵佶便是后来的宋徽宗。
  王诜(1048—1104),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居开封(今属河南)。其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将门之家,为北宋功臣王全斌之后。其自幼天资聪敏,再加勤奋好学,以至诸子百家、琴棋书画、百工技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竟连皇帝宋神宗(赵顼,英宗长子)也对他倍加青眼,把妹妹蜀国公主(英示之女)嫁给了他,官至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但他自恃才高,并不很重“驸马”名位,整日与文人雅士吟诗作画,甚至娶妾狎妓于外,而贤惠温柔的蜀国公主倒是侍奉婆婆,照顾幼子,十分尽心尽力尽责的。遭遇王诜的放浪自负,唯一的儿子又在三岁时夭折,公主郁劳成疾,神宗曾因而下诒斥王诜。公主在“乌台诗案”第二年病殁。前,王诜与苏轼兄弟、黄庭坚、米芾等交往还甚频,亦常与寒士交往,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获罪贬官,公主乳母告发王之小妾对公主大不敬,神宗震怒,再贬至均州。五年后,神宗崩,王诜被放还开封,官定州团练使。但现实对他的沉重打击,使他再也无心留恋名位,而将余生沉浸于艺术的追求之中,绘就了一幅驸马爷的人生轨迹。
  王诜善诗词、书法、绘画,且爱收藏,府有宝绘堂,藏古今书画。其尤工山水,“画山水寒林,冠绝一时”,故以画著名,为有宋一代著名画家。山水师法李成(919—967,五代人,居青州营丘。与关仝、范宽合为五代、北宋山水画三大宗师)皴法,淡实柔劲,轻稳沉畅。用笔雄健精微,清润挺秀,尤近李成。其好写云山幽谷、晴岚绝涧、平林远岫、烟江雾壑、寒林渔港、夕浦霞溪之景,极烟云变幻之妙。其山水着色又师法唐李思训(615—716),金碧辉映,所以亦往往敷粉描金。其作品“不古不今,自成一家”,独具风神,起到了从“金碧”向“水墨”过渡的桥梁作用。
  这幅《渔村小雪图》是最能代表王诜山水画艺术水平和特色的作品,也可以说是李成画派的典型之作。据说,民国初年,此画为傅仪携出宫外,1946年流落长春,1950年由惠孝同购得画卷,后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为横卷,绢本,设色,纵444厘米,横2197厘米。这是一幅流传有绪的画卷:明末出现于庙肆,被吴升所见,著录于《大观录》;清,先后经戴明说、王石谷、年羹尧收藏。图上有赵佶瘦金体题签“王诜渔村小雪”6字及弘历、年羹尧、宋荦等题语,还有“政和”、“宣和”、朱方双螭玺、“乾隆御览之宝”等六十九方鉴藏印记。
  是图乃用水墨描绘江雪初霁的渔村山林景色。图右部分雪复崇山峻岭,奇峰陡壑、险崖绝涧连水横空;在四环山色之中,古松历历在目,疏柳枯木倚坡;长松老树,俯仰曲直,鳞皮可辨,枝柯交错,杂而不乱。继之,峰回路转,山径隐现,瀑布湍流奔腾直下。图左部分,一过巨岩古松,全景归于静寂空灵。此人间净地也,一派严冬雪景,令人望而生寒。左半部分空山无人,天水无垠,唯在远处有水鸟翱翔其间;右半部分则在幽谷中现渔浦,渔人有搬罾者、有撒网者、有独钓者、有小憩者,也有四人合力张网的,渔舟四出,欲行却止,煞是一幅繁忙景象,给冬雪后的银色世界添一片生机。总体氛围安祥闲适,极富生活气息。渔翁趁雪后初晴,冒寒涉水、撒网捕鱼,正是他们以渔为生、不辞艰辛的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沿河往左,山中小道上有一主人正携书僮负琴策杖,闲行赏雪,表现文人雅士踏雪觅诗的雅趣。渔人辛劳,文人闲适,合为一体,对比鲜明,寓意深广(但王诜创作时恐先无寓意,而是写实景兼写心欲的)。此画以全景式深远构图,将远、中、近结合,布局奇巧,开合有度,严谨而虚实相生,转换而变化自然。结尾处(左下)置一坡角,预示画卷又将别开生面,使之首尾呼应,意趣隽永。画卷比例适宜,气象雄浑,有“咫尺千里”之感。
  是图山石以刮铁、卷云皴为之,复以斫拂增其气势,虽脱胎于郭熙,但变其浑圆粗壮之中锋用笔为李成轻爽灵利之侧锋短笔,尤能表现山势的峻拔秀丽。树木“攒针法”中锋浓墨为之。整幅破墨法精巧娴熟,浓淡互破,恰如东坡“得破墨三味”之言。该作品不但显示了他不凡的笔墨、构划功力,充分体现了北宋文人画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主旨,其清秀典雅的韵味也是王诜本人所具有的贵族气质的反映。
  为了表现渔村雪后初晴的阳光透射,他于树梢苇顶微染金粉,并于山头树杈处敷施厚粉,将雪霁的景色充分而真实地表现了出来,这也可以说是他的创新之处。
  王诜、郭熙皆师法李成,但郭熙画笔法娴熟老辣,势成壮阔,而王诜用笔略拙,不囿于写实,而兼以写心,韵生瘦劲,各展其长。王诜书法亦以清劲为主,自与画品相合,此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