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9期

请重视中风先兆症状

作者:楼 昶




  中风这一疾病,大家一定不陌生,以突然昏倒在地、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特征。目前中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我国,中风的发病率为每年每10万人口185~219例。发病率随年龄增长,约72%的首次中风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在每10万人口中有429~620例,以我国总人口数12亿计算,则中风病人有515~744万人,数字十分惊人。中风的死亡率为每年每10万人口116~142例,在不少地区是第一死因。中风后存活的病人,60%~8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重者影响正常生活。而且有中风病史的病人,有1/4~3/4可能在2~5年内复发。那么,有没有办法预防中风的发生呢?有的,当出现一些中风的先兆症状时能够及时地发现和治疗,可以防止中风的发生或减轻中风发生后的症状。但许多人不了解中风的种种先兆,即使这种中风先兆出现了,他们常不以为然或无所觉察。从预防中风发生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大量临床经验表明,只有少数病人在中风之前没有任何先兆,绝大多数病人都有以脑部瞬间缺血的表现而发出的各种信号。笔者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中风先兆症状。
  中风的先兆症状一般表现为:①鼻出血:患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人出现鼻出血是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经医学观察,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后1~6个月内,约有50%的病人发生中风。专家们认为,动脉硬化使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而这种出血在鼻腔血管尤为突出,常常先于脑血管发生破裂。因此,患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人,应把鼻出血看作脑出血的先兆。②血压的昼夜差缩小:高血压与中风有关,而危险性最大的信号便是昼夜血压差缩小。通常,人的血压在24小时内有一个低谷时间(夜间2~3时)和两个高峰时间(上午8~9时和下午2~3时)。高峰和低谷时的昼夜血压差应大于10%。若差距渐渐缩小,相差只有0.6%~3.3%,提示已是发生中风的高危险因素。③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周围物体都在旋转,可伴有吹风样耳鸣,听力暂时丧失,眼睛看到双重物像(复视),并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通常历时数秒或几十秒钟,便恢复常态,多次反复发作,可一日数次,也可几周或几个月发作1次。这是因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影响了小脑这一平衡器官。高血压病人发生眩晕,中风的发生率要比无高血压眩晕者高出16倍。这可能是血压突然上升,血管应激能力增加,使血管发生痉挛,导致脑血流量减少的结果。这种眩晕,也可能是服用降压药过量所致,血压过低,可发生脑缺血甚至脑梗塞。这种眩晕多在早晨起床、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热水淋浴时发生,容易被人忽略。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能会发生中风。④头痛:较突然的剧烈头痛,部位多集中在太阳穴处,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或头痛形式和平时完全不同,如头痛由全头痛变为局限性头痛,间歇性头痛变为持续发作。发作前常有胸闷、心悸,或伴有恶心呕吐。咳嗽、活动、用力时头痛加重。这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的先兆。其原因可能为血压突然升高,颅内动脉瘤和邻近动脉的扩张,血管痉挛或伴有少量渗血,牵拉或刺激了三叉神经,而引起头痛。⑤视觉障碍:突然发生视物不清,眼前物体呈双重影子,或一侧偏盲,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或者短时间阵发性视觉丧失,完全看不清周围物体,呈现一片漆黑,数秒或数分钟即恢复常态,此时既没有恶心、头晕,也无任何意识障碍。出现视觉障碍,意味着视网膜有短暂性缺血,可能是由于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所引起。视觉障碍,也被视为中风的最早报警信号之一。⑥哈欠连绵:人在疲倦、睡眠不足等情况下打哈欠是正常的。如果没有以上原因存在,哈欠连连,这表示脑缺氧,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当脑动脉硬化日趋加重,管腔越来越狭窄,脑缺血加重所致。有资料介绍,80%左右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发作前的5~10天,常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⑦肢体麻木:在许多疾病中都可出现肢体麻木,如颈椎病、糖尿病等。虽然肢体麻木不一定会发生中风,但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出现突然上下肢或颜面的麻木,手脚软弱无力,持物不稳,碗筷落地,嘴角低垂,流口水。这些都因为颈内动脉系统对大脑半球供血不足,影响了对侧的皮层—脊髓通路所致。⑧说话发生困难:与人交谈或作报告时,突然出现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好象嘴里被人塞进了棉花似的。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这是因为大脑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此点必须与癔病性失语相鉴别。后者多见于青年人,常在精神刺激后发生。⑨突然发生性格、行为、智力等方面改变:如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和理解力减退,记忆力欠缺,特别是近记忆力障碍,沉默寡言,情绪不稳,精神萎靡,性情孤僻,抑郁焦虑,表情淡漠,或暴躁狂乱等,这是因为双侧额叶精神和智力功能区供血不足所致。⑩一过性偏瘫或单瘫:此为短暂脑缺血发作(TIAs),严格说来它已是最轻型中风,所出现的一过性偏瘫或单瘫,持续时间短暂,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所以,仍把它看作是进展性中风和完全性中风的先兆。有人追访观察,发生TIAs后3~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
  中风先兆症状除了以上几条外,还因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出现不同的症状,如有的患者可表现为无明显原因的舌痛,其多为微血管的炎症反应,也可能与血粘度升高有关;少数中风患者的早期表现为喝水或进食时偶尔呛咳,这是因为脑缺血引起吞咽神经核受损,导致咽部感觉丧失,使食物或水误入气管所致;还有的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困倦嗜睡现象,据临床观察,大约有75.2%的人在中风前有嗜睡症状。嗜睡者大多在半年内发生中风。这也是出现最早的中风先兆症状之一。如果有人紧紧握住你的手,久久不松开,千万不要认为他仅是热情所为。他有可能必须要用自己的另一只手帮助才能掰开那只手。这种情况说明他出现了中风先兆——强握症,也叫违拗症。还有一些人表现为早上起来,一只手穿袜子,一只手脱袜子。其实这些病人心里明白,脱袜子的手有障碍。这两种症状的根源,都在于支配手的大脑额叶出现了缺血灶。有的还表现为嗅觉异常,如有一位老先生无论到哪儿,老闻到一股臭味,每天反复出现好几次。经CT诊断,病人大脑皮层的海马回处出现了缺血灶。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高血压病患者,应有效地控制血压。此外,要控制并减少短暂脑缺血的发作;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病等;要戒烟禁酒;不要吃太肥腻或太甜的食物,以免过胖;作息要定时;保持心境的平和;坚持适当的运动。气温骤降,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易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寒冷还会使血液中凝血因子含量增高,引起脑血栓形成;气温骤升,人体出汗增多,血液浓缩,血液粘度增加,容易引起脑血栓形成。因此,有高血压病、心脏病等中风危险因素的老年人,要加强冬季保暖和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利用天气预报来做好自我保健。及时发现中风先兆症状,并进行治疗,常可减少中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