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9期

查验血糖的六点忠告

作者:兰晓雁




   被称为“甜蜜杀手”的糖尿病发病率日渐升高。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大军已增至3000万,而且还以每年3万人的增速“扩军”。而早期发现糖尿病的唯一手段是查验血糖。可以说,对于查验血糖这一举措的认识与把握科学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病情的追踪、治疗与并发症的防治,关乎患者一生的健康。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偏差甚至谬误,笔者在此将医学专家的若干忠告录出,以飨读者。
  
  “空腹”有特定的时间概念
  
  有过看病经历的人都知道,当医生怀疑你可能得了糖尿病时,就要开一张验血单,嘱咐你去查一下空腹血糖。你可得注意了,医学上说的空腹,其含义与人们通常的概念不尽相同。
  一般说来,你很可能赶在第二天上午吃早餐前,到医院化验科抽血,不管是8点还是10点,因为你认为只要未吃早饭便是空腹。其实不然,医学上的“空腹”概念是有时间界定的,要求在头天进餐后8~10小时,最多12小时抽血查验。如果超过12小时,查出的血糖值就不准了。举个例子来说吧。如果你是头天晚上6点钟进的晚餐,最好在晚上10点左右再吃一顿,或暂将头天晚上这一餐推迟到晚上10点左右进行,那么翌日上午6~10点之间则为抽血的最佳时间段,查出的血糖值最接近你的生理真实。
  
  不要漏掉了孩子
  
  说到糖尿病,人们多以为那是大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的事,孩子离它何止十万八千里,真是这样吗?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儿童糖尿病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已占总的糖尿病人的10%~15%。各年龄段都可发病,小学年龄段与青春期为两个高峰。国内一份调查资料也显示,有关专家提醒家长,如果你的孩子体重突然减轻,切不可忽略孩子的血糖水平;尤其是那些爱吃甜食、快餐的小胖墩儿,罹患糖尿病的风险要比一般孩子大得多。一旦出现以下“蛛丝马迹”,务必及时到医院查验血糖值:①孩子饭量增大,但体重却未见相应增加,或者反见降低。②孩子突然对水特别有感情,饮水的次数与量明显增多。同时出现夜尿增加,或者又发生遗尿现象。③孩子的抵抗力变得低下,容易生病,经常发烧、咳嗽,皮肤伤口不易愈合,女孩子外阴瘙痒。④孩子皮肤明显粗糙,长出许多棘状小疹子,肤色暗黑,好象没洗干净。
  
  后起之“秀”——餐后血糖值
  
  糖尿病患者甚至部分医生,对于空腹血糖值比较重视,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餐后血糖值的价值。餐后血糖的观察在糖尿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乃至观察病情的发展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只抽空腹血查验,是不科学的。
  临床医生早已观察到,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早期查验空腹血糖可以是正常的,只要一查餐后血糖值,即可原形毕露。奥妙在于糖尿病早期,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轻度受损,胰岛素的基础分泌尚能控制住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值,故而空腹血糖正常,而在进餐后,血糖迅速飙升,对胰岛素的需求急剧增加,由于胰岛储备功能下降,胰岛素分泌不足,致使血糖值升高。可以说,餐后血糖能较空腹血糖更早地“侦察”到内分泌器官——胰岛分泌胰岛素的真实能力,从而将潜藏在幕后的病魔“挖”出来。研究资料显示,餐后血糖值的异常比空腹血糖出现病理变化的时间要早3~5年,而空腹血糖值升高时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下降至少50%。换句话说,查验餐后血糖可使糖尿病的发现提前3~5年,由此而给病人带来的好处将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请记住,当你的空腹血糖值处于临界状态(即正常值的上限边缘),或者虽在正常范围内(等于或低于61毫摩尔/升)但偏高(如空腹血糖值在5毫摩尔/升以上),最好加测一个餐后2小时血糖值。健康人餐后2小时血糖值低于72毫摩尔/升,若超过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为糖尿病。比如,林先生几次查空腹血糖皆属正常,后来接诊医生注意到他中年发福,坚持要他做一个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报告为136毫摩尔/升,于是医生毫不犹豫地在诊断书上写下了糖尿病的诊断,为林先生早期治疗糖尿病、防止并发症赢得了时间。
  
  验血前别服维生素C
  
  有关专家的最新研究发现,维生素C可以还原血糖特别是尿糖检测试剂中的酶,导致检验结果失真,使人上当受骗。那么,维生素C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呢?就说血糖检测吧,有一个在静脉输注维生素C的病人,两次验血结果血糖值都只有044毫摩尔/升,而人的正常血糖值最低也有44毫摩尔/升,如果一个人的血糖值真的只有044毫摩尔/升,早就不在人间了,干扰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至于尿糖检测,干扰就更大了。资料显示,假如一个糖尿病患者尿糖是++,吃了9片维生素C后就可能只有+了,甚至可能变成阴性。因此,要得到真实的血糖、尿糖化验值,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准确的医学信息,准备验血的前一天起,应停用维生素C,特别是一直在服用维生素C的糖尿病人,更要注意。实验证明,5个小时以后维生素C就不再干扰检验结果了。
  
  控制血糖要有“全天候”意识
  
  一位姓张的师傅三年前得了糖尿病,一直坚持用药,其间也曾多次查验空腹血糖均大致正常。没想到近半年来老是觉得手脚发麻,看东西模糊,到医院一查才知道得了糖尿病的并发症。他感觉很冤,空腹血糖不是控制得还算不错吗?怎么还是在劫难逃?
  其实,张师傅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二”就是糖尿病的血糖控制要做到“全天候”。空腹血糖自然要控制好,餐后血糖一样不能忽视。事实上,人在一天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餐后的状态(指进餐4~6小时以内),故餐后血糖对全天的平均血糖影响更大。如果控制不好,可能导致诸如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并发症“闪亮登场”——张师傅给我们的“前车之鉴”即在于此。
  怎么知道你的血糖得到了“全天候”控制,避免张师傅的悲剧重演呢?唯一的办法是定时监测血糖值。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应正规检测7次血糖,至少也要查验4次,包括早餐前与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才能反映出一天中的平均血糖值,然后有针对性的予以分段控制。要求的血糖控制水平分为理想与较好两个档次。理想水平:空腹≤6.1毫摩尔/升,餐后1小时≤ 83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72毫摩尔/升,餐后3小时≤61毫摩尔/升,全天无低血糖发生。较好水平:空腹≤72毫摩尔/升,餐后1小时≤1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83毫摩尔/升,餐后3小时≤72毫摩尔/升,全天无低血糖发生。
  
  测糖仪使用要正确
  
  时下,医疗用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已成时尚,测糖仪就是其中之一。不少糖尿病患者家中都配备测糖仪,给全天候血糖监测与控制带来了方便。不过,使用方法务必正确,否则会“谎报军情”,让你上当受骗。
  首先是消毒方法。医生不主张用酒精消毒手指,因为酒精可能影响检测结果。最好用肥皂洗手,自然晾干,或用消毒过的干毛巾擦干,然后抽血查验。如果一定要用酒精消毒手指,则一定要等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再行抽血不迟。二是抽血时针头要插入足够深度,以抽足血量。假如插入深度不够,血量不足,不可用力去挤,以免混入组织液,使测出的血糖值不准确。此时不妨再将针头试着进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