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0期

渔舟隐棹 烟水斜阳

作者:劳 勗




   在宋代苏轼、文同诸家之后,元代的文人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是与社会时代密切关联的。因为在元代,汉族受到歧视、压制,而文人又大多无力抗争,只能采取消极抵抗的态度,便纷纷寄情山水,隐遁避世,而不屑“摧眉折腰事权贵”。在书画方面,则往往描绘其隐逸的生活景况,故好写渔谷樵山、农耕闲读。吴镇的这幅《渔父图》便是一幅代表作。
  吴镇,生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一说1285年],卒于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字仲圭,号梅道人、梅花道人、梅沙弥、梅花和尚等。因其酷爱梅花,在住屋前后种梅数百本,故自号之。嘉兴魏塘镇(属浙江)人。与黄公望、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他对明代沈周、文征明有很大影响。他不但是杰出的画家,且工词翰,有很高的诗文造诣,并善草书,有唐代怀素和五代杨凝式笔意,笔势宛转遒丽,自成一家,时人故称“三绝”。据《义门吴氏谱》记载,其远祖在宋代有显赫的政治背景,不少人曾为朝廷重臣,这无疑对其隐居不仕起到很大的作用。吴镇,一生相当贫寒,其性孤僻,而在年轻时却喜豪侠人物,曾习武学剑,还能卜卦,后常在嘉兴、杭州一带以卖卜为生。其终身隐居,放浪江湖,不随流俗,喜与僧人贫士为友,极少与官僚豪神往来,故虽为豪贵,索其画往往不可得。
  吴镇十八九岁开始习画。山水宗董源、巨然,而能加以变法,充分发挥水墨功效,其画独以苍古沉郁取胜,自成一派。墨竹效文同,亦受高克恭影响,用笔劲利沉着,气势豪雄。但其画竹为山水画所掩。吴镇作画自娱,多山水、墨竹、梅花之作,题材不算广泛,但俱臻佳妙。
  
  这幅《渔父图》,横卷,纸本,水墨,纵33厘米,横651.6厘米,是吴镇赠其侄子的仿五代荆浩《渔父图卷》的作品。其在卷首书柳宗元《渔父辞》一篇,并题《渔父词》16首,卷后有元人陆子临、明代文征明、周天球等多人题跋,还有其侄吴于元代至正五年(1345年)的题跋。此卷无吴镇本人落款及印章,但可确认为真迹。历经其侄吴、清代嘉庆及宣统内府、近人吴湖帆收藏,现藏上海博物馆。
  此画山石用披麻皴,并以淡墨渲染,点苔厚重,层次分明;树木则以秃笔中锋勾勒,根系蟠曲外露,给人以一种荒疏老健之感;树上残叶亦以湿笔点染尽现萧疏之状,或以“介字点”写出(水石边小灌木亦以此点)。山石坡度平缓,水道弯曲迢遥,山色重重,烟水溟,综合了江南水乡的特征。水面上,渔舟两三,或悠闲荡桨,或小憩泊舟,水浮斜日,山接暮天,体现了渔父忘情山水、陶然自得的闲情逸致。整幅作品,画境深远开阔,古木萧疏,人烟稀少,有一种秋风萧瑟的意境,也给人以怡闲恬静的气氛,这是作者心情的寄托,亦是其心志的隐现,是其隐居生涯的一种侧面写照。吴镇以擅画隐逸题材著称(在美国弗尔利美术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均有类似作品),作品自能独具风貌。他在画上每每题诗,如在此幅卷首,其中的一首《渔父词》是这样题的“斜阳浦里漾渔船,青草湖中欲暮天,看白鸟,下平川,点破潇湘万里烟。”从中可以感悟到中国古代文人画诗、书、画三者合一、相得益彰的典型而独特的文化品质。
  他著有《墨竹谱》、《竹石谱》,流传至今的作品除这幅《渔父图》外还有《双桧平远图》、《秋江渔隐图》、《嘉禾八景图卷》、《松泉图》等。后人辑集有记录他的题画诗、词、跋的《梅道人遗墨》、《梅花庵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