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0期
书法基础讲座(十)
作者:徐弘道
一、左偏旁:如三点水、米字旁、提手旁、单人旁、双人旁、斜土旁、斜王旁、竖心旁、示字旁、左耳旁、鸟丝旁、木字旁、女字旁、言字旁、金字旁、足字旁等(见图一),还有衣字旁、口字旁、石字旁、弓字旁、反犬旁等,不一一列示。
三点水:三点的距离要基本均匀,但有时往往第一、第二点相距较第二、第三点间略近。一般,第一点多不出锋,第二点因就势连写第三点,故常出锋,且两点以牵丝相连。这三点也有聚焦倾向。赵孟有时还将三点水偏旁写成二点水,如“鸿”字(见图二),且其右部分的“鸟”也有变异。
单人旁:撇可出锋,亦可收笔,但竖画必须收笔,且必须挺直,否则有倾倒之势或使布局无法均衡。有时竖画可变化,写成“长点”,如“伽”字(见图三)。竖画一般在撇的中部起笔。
双人旁:实际是单人旁的延伸。两撇宜平行,上撇稍短,下撇稍长。两笔可连写可不连写,可出锋可不出锋,而赵体多不出锋。竖画所写要求一如单人旁所述。
左耳旁:注意竖画必收笔,没有出锋的。
鸟丝旁:两斜撇应平行,大致长短相当,但以下撇略长为宜。第一笔的撇折所夹之角宜略大于第二笔的撇折所夹之角,这是因为第二撇折后的横画斜度比第一撇折后的横画斜度来得稍大的缘故。下三点宜布置均衡,归心于上。三点宽度范围与上相当。
木字旁:横画应起笔有力,竖画宜稳直劲挺,可出锋(作钩),亦可藏锋而收。横竖画交叉处基本在竖画上的三分之一处,太高则比例失调,太低则影响偏旁的稳重。横、竖画起笔皆需藏锋。偏旁下部为竖,所以在整个字中的位置略低。
其余偏旁不再一一赘述(有的前面已论述过,如言字旁;另如禾字旁,实乃在木字旁上加一撇,所以写法结构与木字旁类似),学习者自宜以多加读、识、辨、记而掌握之。
从图一中米字旁的“精”、“粗”两字、斜王旁的“琅”、“理”两字可以看出,后面一个字的偏旁笔画较前面一个字的偏旁笔画来得连绵,有的点画实为连写,带有明显的行书笔法。又如图四中“绝”字的鸟丝旁、“”字的双人旁,也同样是行书写法。所以,赵体的楷书自具特色。
二、右偏旁:如立刀旁、右耳旁、戈字旁等(见图五),还有三撇旁(如“彩”、“彰”等字)、力字旁(如“助”、“功”等字)、月字旁(如“明”、“期”等字)等。
立刀旁:内短竖与外竖钩宜一气呼成。两竖基本平行。短竖收笔;长竖钩要劲健,如刀矛矗立,宁折不弯(并不是象直线一样地竖直,这样反而不见得特别有力而且缺乏线条的美感)。一般竖钩之竖画宜微向左陷,而一竖线上下部分因书写速度比中间部分略慢,所以,上下稍粗,中间稍细,使直线富含微妙的变化而美不胜收。短竖在长竖钩的二分之一处,或略偏上。有时,短竖也可写成点状。
右耳旁: 竖要写得直而有力,如“屋漏痕”。末尾可收笔,亦可出锋。耳偏旁关键还是要控制好上下两耳的大小比例。上大下小、上小下大(有明显的较大差距)、上下相等都不好;应当把下部控制得略微比上部大一些。自然,笔画所围成的空隙也会是下部略大于上部(切不可将某一部分空隙闭塞不现),如此则结构稳定,美观大方。
右单耳旁与右耳旁类似,要控制单耳的大小、围成的空隙以及与竖的比例,一般以控制在三分之一为宜(见图六)。竖可出锋,亦可不出锋。
戈字旁:主要写好弯钩,必须一笔连续、均匀完成。要有力、微弯,如钢铁质,中间不可停顿或笔锋有角度转换,以致如中间折断一般。弯钩一般钩在整个字的最底线略下些,在最底线上不行,比最底线下得很多也不行。比例失调,便会破坏书法的结构美。常言道:“过犹不及”,在此亦然。“戈”字旁的一撇,宜在钩与横交叉点下部钩长的一半处。
三、字框类:字框类的字实际就是前面讲过的包围结构的字,不过作为偏旁讲,它便属于字框类了。这类字可以分为同字框、右口框、上口框、门字框和国字框等(见图七。某些例字带有偏旁)。
字框不要写得太死板。同字框、门字框、国字框尤应注意右上角之转折,用笔、力度在这儿都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来;这三个框,右竖都比左竖长,右竖钩都比左竖低。从赵体字中可以看见,同字框、国字框左上角不必封口,似留气孔。门字框还要注意左右两竖基本平行,但下部要比上部稍开,以增加稳定感。右口框一竖略向左凸,以便包容内部;下横长于上横,口框稳固。上口框左、右两竖方向要有变化,若平行,则僵硬死板,必不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