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1期
野禽和洽 花木争荣
作者:劳 勗
古人云:“术业有专攻”。由于长期的学习、研究,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人,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皆不乏其人,但在多个方面同时具有专长并有突出成绩的,恐怕就不多了。象宋代苏轼,既精文赋,又精诗词书画,在这几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他的作品,很多成为名篇华章或遗迹墨宝传咏于后世,而且他还精通政治,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受到百姓爱戴。这类优秀人物,实在是我们民族和历史的骄傲。元代的任仁发,也是近于这样的优秀人物。
任仁发(1254—1327),生于宋宝二年,卒于元泰定四年。他既是画家,又是水利方面专家。原名霆,字子明,号月山道人,松江青龙镇(今属上海青浦县)人。2001年,在上海市区西北部的原苏州河(吴淞江)故道上,发现了一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这便是由他主持修建的吴淞江水闸。这一水闸,对保证上海地区的农业发展和城镇生活的安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他对上海的发展是作出过特别的贡献的。除吴淞江,他还先后主持过通惠河、会通河、黄河、练湖和海堤等水利工程。他18岁举乡贡;元兵南下,往见平章游显,署为宣慰使掾;历官都水庸田使司副使、中宪大夫、浙东道宣慰使司副使等职,可算是一个能吏了。而在艺事上,他喜画人物、鞍马,尤长画马,师法唐人及李公麟,而其自称学韩,具唐人风致;又喜画花鸟,师法五代黄筌,接近宋代院体画风。其用笔工细,线条精准简练,设色明快艳秀,能捕捉到所绘对象的精彩瞬间,故生动而自然。传世代表作有《二马图》、《出圉图》、《张果见明皇图》及这儿要介绍的《秋水凫图》等。他亦工书,学李邕。著有《浙西水利议答录》。
这幅《秋水凫图》,立轴,绢本,设色,纵114?郾3厘米,横57?郾2厘米。图上无名款,钤有白文“任子明氏”、朱文“月山道人”两印。曾经近人庞元济收藏,现藏上海博物馆。
画面上,在有一大块斜方石的岸边。一枝海棠从上斜出,伸到水面上方;枝上有鸟歇息,或嘤鸣啁啾,姿态跃然。海棠下方之石背,有幼篁数竿、野菊一丛,芦草亦茁壮成长。两只鸭子,一只在水面游戏,轻松而尽兴,另一只则伫立岸边,曲颈梳羽,怡然自得。所画鸭的姿态非常自然传神。整个画面给人以生气勃发、欣欣向荣的感觉。花木繁茂,禽鸟栖集,是一处没有被“开发”、被污染及受到人类惊扰的处女地,在自然的和谐之中,给人以心灵的净化。
此画习用黄筌所创的勾填法,其勾法精微简练,如海棠叶的精细勾描,笔法细健实,如海棠枝和斜方石的勾勒,它突出了树、石的质感。花枝颈健欲动,似乎鸟的相呼都会使海棠枝干颤动。禽鸟羽毛细密绒松,触手可感。整幅结构疏密有致,而占画面二分之一的海棠,枝桠屈曲穿插,疏密也有恰好的安排。画的设色,古雅艳丽。看一看鸭颈、鸟羽,赏一赏海棠菊蕊,丽景在眼,心旷神怡。从画中可以体察到作者心静气平,不染一点浮躁气息,故能成此杰作。
在元代,花鸟绘画之大势已一改原先厚重浓艳的工笔院体而趋于注重意趣的表达,不重讲求写实而崇高写性情(尤其到后代,苏东坡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后,“形似”、“神似”更趋于神似之说,水墨写意画也因此而蓬勃发展)。这时,却有象任仁发等一些工笔画家继续沿袭徐(熙)黄(筌)的传统,艰难地发展工笔重彩,不趋时媚俗、“弃旧图新”,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他们所继承的工笔重彩,又为明代画院花鸟画家,如吕纪、边景昭等人所承传,并在嘉靖时又得到了发展,掀起又一花鸟画史上的高潮,实不能不钦佩任仁发们“我行我素”的胆识。是特赋一绝以作结:
题任仁发友《秋水凫图》
鸭戏清波鸟弄枝,海棠野菊斗芳姿。
时人新尚恣涂抹,独守精工知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