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5期
乐钓者寿
作者:杨琪东
风和日丽的双休日,约几位好友,背上渔具,离开繁杂的市区,到郊外的一方池塘或一湾水边,置身于绿枝拂面、微风习习的幽雅环境中,选好最佳钓位,抽竿挂丝,屏息静气地抛钩垂钓。一边沐浴暖暖的春阳,吸收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一边欣赏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美好景色,忘情于鱼的扑跳之间,令人感到心旷神怡、其乐融融。
垂钓需要很大的耐心,这对于人的修身养性最为适合。有时静候一天,一条鱼未钓得,这是常有的事情。鱼儿在水中游,悠然自得,是鱼乐;人在岸上钓,其乐陶陶,是人乐。钓不上来,是鱼之至乐;钓得上来,是人之至乐。钓鱼能悟出鱼乐人乐的双重境界,简直其乐无比。所以人们常说,吃鱼哪有钓鱼乐,乐在其中没法说。
钓鱼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它可以放松身心,调节神经,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认为垂钓可以解除“心脾燥热”,是一种很好的医疗辅助手段。现代医学认为,垂钓是大有裨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可以减轻高血压,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等疾病。因此有人说“湖边一站病邪除,养心养性胜药补”。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经过垂钓活动,有利于促进下列疾病的治愈或好转:肩周炎、颈椎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胃溃疡、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神经官能症、习惯性便秘、慢性肝炎、高血压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其中有些疾病,如肩周炎等,通过抛竿、甩钩等活动把粘连的腱膜拉开或拉松从而获愈的。有些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脑动脉血管硬化等,则是在郊外清新的空气中得到“治疗”。有关统计资料证实,在钓鱼协会的老年人当中,许多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经过垂钓活动,病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钓鱼是很有学问的。除了钓竿、钓饵等都得选配适当外,还要了解各种鱼类的习性,不同的季节活动及分布的规律,掌握钓鱼的基本功。同时要懂得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气压、风向、水温等。如果昨天天气热,今天气温突然下降,那鱼就不容易上钩。下钩前要观察地形,看水色、闻气味、听鱼声,以判断鱼情。一般来说,水呈黄褐色,有鱼腥味,水面有小鱼泛小花,并时有扑扑鱼声,此处一定有鱼,而且有大鱼。
我国钓鱼的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中就有骨质的鱼钩,《诗经》、《左传》等古籍中都有对钓鱼活动的描述。《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记述了姜太公垂钓于渭滨,与周文王相遇,后助武王伐纣的故事。他80岁时被周文王拜为丞相,直到97岁还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这与他几十年的垂钓生涯有关。姜太公垂钓的特性是:一是在大江河边;二是不用饵、不弯钩;三是远眺江河之波涛,近闻林中之鸣鸟,心平气和以高尚其志。
总之,钓鱼是一种高雅的休闲养生活动。老年朋友,不妨背上鱼竿,一起垂钓去,走进绿意盎然的大自然,去观山弄水,去感觉垂钓无限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