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5期

太极拳与双鱼太极图

作者:吴永霖




  
  双鱼太极图(见图1中间部分)的白色部分为阳仪,其中一点属阴,乃阳中有阴;黑色部分为阴仪,其中一点属阳,乃阴中有阳。太极图在太极拳中的应用,主要即是在小腹部位——下丹田内以意行气,有如转动立体的太极球(见图2)。即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可逆可顺,可正可隅,从四面八方各个角度方位作任意引导,以配合拳势动作作太极球的转动。陈氏太极拳将此称之为丹田内转,杨氏太极拳称之为气沉丹田。
  传统的太极拳《拳经》中云:“车轮两命门,一摇又转”,其实句中的“两命门”是指左右两肾俞穴,而所谓的“一”则是指两肾俞穴中间的命门穴。又,“心令气旗鼓,自然随我便”,这就是《太极拳谱》中所说的“命竟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讲的就是太极拳总的虚实,即是命门两旁左右腰眼作轮换交替的一虚一实。太极拳的动,是以腰脊为动之源。每一动都由此处先行,然后带动全身四肢一起动、一起静。腰眼即两肾,中医学认为肾气是人体生命的命根子;道家所谓的“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玄牝,即丹田;动静归根的根,也就是指此。在传统的太极拳锻炼中,即在外的起承转合是与在内的丹田之气的阴阳转换密切有关。
  锻炼时以意行丹田真气,不外乎以下8种转换图式。若内气运行作左旋则如图3,直上提如图4,直下沉如图5,右转如图6,左上提如图7,右上提如图8,右下旋如图9,左下旋如图10。此8幅图合为一圆球整体图,是陈氏太极拳的传人陈照奎老师(1927—1981)所传授的丹田内转练习法。不过这一起承转合,在外形上是视之不见的,随着这一内意的走向来引导行功走架,使外形齐动的。
  
  须知太极拳艺是在内而不在外,外随内动,是意、气、形三者结合的整体运动。可用俚歌说明:太极拳“虽动也静,动静齐练。动则旋转,静则成圆。动则升腾,静则松沉。动正静平,松柔轻沉。以丹田为根,动分静合;以腰脊为轴,养气蓄能。存神聚精,用意不用力。虚实变换,触处都成圆。运转自如,轻灵圆活。意气潜藏,不令人知。八五十三,进退中和,是为良技。”当然要练到动静同练,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守静守中,没有三年五载是学不到手的。
  
  恩师褚桂亭(1892—1977)得杨氏太极拳真传,他的内丹练习法也存在着这一起承转合,是其六十余年教学中的不传之秘。笔者于1964年在上海,褚师示我:“精养灵根气养神,积精累气见天真。丹田养就长命宝,知者传授须择人。”所以他老于此不轻易传人,仅在少数的得意门生中指示。当时我学练结束,回到南京后,立即制此8幅丹田旋转图,唯恐失传,以资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