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5期
五丈原怀古
作者:赵德铭
石碣前有明太祖洪武年间御题石刻“纯正不曲,书如其人”八个潇洒草书。其字小者似拳,大者如斗,笔走龙蛇,形神兼备。
穿过献殿,即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八卦亭,亭上悬挂着一幅古楹联。上联是:“亭号八卦,震宫龙,巽宫鸡,雕刻成相”;下联是“原名五丈,山在后,水在前,包围若屏”。短短28字,将亭名的因由及地名的来历,已说得明明白白。
再往前走,就是正殿。殿堂内正中上方高悬着“将相师表”的巨匾,两侧楹柱上挂着“出将入相,短兵五丈原;北定中原,长眠一卧龙”的对联。殿正中龛内供着诸葛亮镀金披彩塑像,像高约丈馀。诸葛亮头戴丞相帽,身披鹤氅皂绦,手持鹅毛扇,风姿潇洒,指挥若定之状。廖化、张苞、王平、关兴四员大将的塑像分别肃立两侧,仿佛在俯首请命,随时准备出征。看到这里,我不由得连连折腰,向诸葛亮三鞠躬。
我站在诸葛亮庙门口,向四周眺望,不禁感慨万分。
在五丈原东南一公里处,便是古时的斜谷北口。当年诸葛亮五次从汉中出征伐魏,就是越过秦岭斜谷道,从这里进驻五丈原。高原东侧有一条小河,就是历史上的斜水,现在斜水两岸梯田层叠。青翠碧绿的坡地,即为当年诸葛亮分兵屯田的地方。诸葛亮初到五丈原时,先用他制造的“木牛流马”从斜谷道为大军运粮草。后为作长久打算,又命令部队在这里实行屯田,自己开荒种地,解决口粮供应问题。
高原东南十公里处的葫芦峪,就是当年蜀魏交战的地方。诸葛亮在这里埋伏下了精兵,在山谷两边堆满了干柴,设下了地雷,用计将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炎诱入后,本想用火将他们父子三人活活烧死。可是当他们三人被烧得无路可走,相抱痛哭失声时,却突然天降大雨,满谷烈火尽灭。使诸葛亮不由得发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哀叹。
高原以北、渭水南岸的高店镇,即是当年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的驻地“魏延城”。渭河北岸的三刀岭,便是魏国大都督司马懿安营扎寨的兵营。两军各自居高临下,遥遥相望,中间又有天然屏障渭水相隔,易守不易攻。他们将军营设置在这样的地方,真不愧都是天下奇才。
“莫恨长星堕渭滨,出师未捷已沾巾。天应留得生司马,归作当年取魏人。”当我最后来到落星湾,想到明人高启的这四句诗时,那种“常使英雄泪满襟”的心境,总算平静下来了。是呀,也许正是由于诸葛亮的早死,才使司马父子得以结束三国六十年的混战局面,使中国又走向统一,使人民免遭战争之苦,又过上了安宁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