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7期
21世纪——大健康时代
作者:宋为民
健康是21世纪人类的头等大事
在1999年到2001年历时3年的“全球大讨论”中,各界人士包括数十位健在的诺贝尔奖得主及各行业的执牛耳者,这些“人类的精英”、“智慧之星”以及参与大讨论的许多科学家、社会名流、医务工作者等都空前一致地认为:新世纪乃至新千年对人类最主要的头等大事是:健康。
健康,这个人类的“永恒主题”,即使按照常识也应成为任何历史时期的头等大事。但遗憾的是:几千年来虽然口头上人人称是,却始终没有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了“口头上人人讲,行动上顾不上”的“标榜性语言”。现在好了,终于被提到了人类议事日程,虽然这是一个“迟到的认识”,但它终于“恢复了常识”,值得庆幸。果然,观念的威力无限,2002年6月20日布什发表文章,提出“让美国更健康”(同时发行了16页的小册子给国民算健康账),接着布莱尔发出旨在消除肥胖的“让英国动起来”的召唤。我国则把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列为国民的“三大素质”之一。一系列促进健康的政府行为付诸实施,民间的自我保健运动也更加蓬勃,提高性的、科学性的养生保健活动方兴未艾。
人类健康定义的沿革
在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自己的健康含义。笔者的数次调查发现,人们对“什么是健康”的回答真是“千姿百态”。健康的定义也在“提高”。人类祖先生产力低下,且死亡率高,那时人们心目中,能活下来便是健康。20世纪的健康有三个定义,分别成了相应时期的主流。
1?郾无病即是健康。这是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之前的主流认识。的确,不生病是健康的主要标志之一,但尚不是全部,未能反映出健康的本质,我们称之为一要素健康定义。
2?郾生理—心理—社会的和谐状态。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宣言中明确提出这一“三要素健康”定义。因为基本上反映出健康的本质内涵,故较有力地指导着人们的养生保健行动,平均寿命也由当时的35岁左右提高到20世纪80年代的近70岁。
3?郾四要素健康定义。20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严重,“人类为自己挖掘了坟墓”,人类愚蠢的“征服”自然的行为遭到了自然的报复。恩格斯提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遗憾的是,这种“征服”至今仍在继续着,人类遭到的报复也愈来愈严重,它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于是,20世纪90年代,又加进了“环境”因素,即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协调一致,称为四要素健康定义。这一定义的“威力”更大,20世纪末人类的寿命已近70岁,不少国家已突破80大关,日本的女性平均寿命已达83.5岁,男性也达80岁。
自我保健——“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世纪展望”、“千年展望”的结论是科学地分析了人类生活现状之后得出的。
诚然,20世纪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上卓有成效,成就空前,“战果”辉煌:上天、入地、下海、信息、纳米、基因、数码、战艾滋……并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新的享受,物质文明又大跨了一步。但遗憾的是,健康这个最重要的问题被“挤掉”了,一挤就是几千年。人类的自身建设显得苍白无力。科技进步与人类健康出现了悖论:改造世界却“忘了”人类自身,本末倒置,使人扼腕。“世纪回顾”才使人蓦然回首,“悟往日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侥幸的是人们也看到了“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人类自身建设不足主要表现在:①疾病在增加,19世纪末,1893年第一次“清算”人类疾病,共计161类,不足千种;20世纪末,1998年再清算时,全球疾病已高达2035类,计1.24万种,增加了8倍!②“治不好”的疾病愈来愈多。③发病“提前”——疾病年轻化;死亡“提前”——英年早逝者有增无减;衰老“提前”——未老先衰,“40岁现象”普及全球。④疾病“扎堆”——一身多病者增多,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多集于一身。⑤肥胖已成了“全球”问题。⑥更严重的是心理疾患有增无减,泛滥的心身疾病、心理疾病使医学“无奈”。⑦寿命的增长不显著,实际寿命(全球平均70岁)离理论寿命(100~120岁)相距甚远……这一切都有悖于历史发展规律。世纪回顾认为:医学不仅应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是“关于健康”的科学;不仅应是“治好病”的科学,更应是“使人不生病”的科学;医学的服务对象不仅应是病人,更应是健康人。医学面临着“难以承担之重”。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此并不是说有病不求医,而是强调自我保健应贯穿于生命全过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载体,自己应对自己的健康负起“完全的责任”。应改变过往生了病便把生命完全交给医生、医院的被动状态。应充分调动自己潜力,注意自我养护,保障自己的健康。过去失误的原因,一是无知,二是轻信愚昧。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我们不能死于无知和愚昧!
大健康——人生最佳境界
“世纪展望”中,讨论得最多的是“健康标准”,四要素健康定义仍不能适应21世纪的需求,认为它应反映出人类潜在的原始愿望。笔者把各种意见归纳为健、寿、智、乐、美、德“人生最佳境界”,简称大健康。这不是主观上的“规定”,而是反映了人类的原始需求。试想一下,谁不希望不生病,有什么也不要有病!谁不希望活得长些!谁不希望越活越聪明、希望天天快乐、希望潇洒靓丽善良!可见,大健康本来就在人们的心中,只是人们未能自我意识到而处于“自在”状态,现在明确提出大健康概念,唤起了也唤醒了人们的原始愿望,而处于“自为”状态。显然,健康愿望的“自为”将迸发出更大的力量。
“大健康”的六个字有着有机的联系,并引导着六大健康方向,比过去任何健康定义的外延都广得多,内涵也深得多。健——大健康的基石,心身健康是大健康的基础,“体壮曰健,心怡曰康”,是健康的本义;寿——大健康的目标,指健康的长寿,延长“健康寿命”,即日历寿命中减去不健康的岁月,据研究,平均人的一生中有8.2年不健康。例如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为80岁,而“健康寿命”为72岁;智——大健康的钥匙,人类的智慧有的已量化,如智商(IQ)、情商(EQ)、逆境商(AQ)、发育商(DQ)、成熟商(OQ)、财商(FQ)、德商(MQ)和健商(HQ)等,可用来提高大健康水平;乐——大健康的真谛,“人生应乐”,一分钟的忧愁便少了60秒的快乐;美——大健康的高境界,至善曰美,将来人的“俗务”减少,美的生活会增多;德——大健康的“保镖”,世界卫生组织已响亮地提出“道德健康”,有德才可保证大健康的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