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7期

姜枣为食品 又可制良方

作者:俞中元




  生姜、大枣,既是食物,又可作药物。孔老夫子颇喜食用生姜。在《论语·乡党》篇中就记载着他用餐时经常“不撤姜食”。
  在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生姜、大枣是常用药物。仲景著书的由来,据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的序文中称,“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则伊尹才是最早辨证处方之鼻祖,仲景正是在伊尹所著“汤液”(即方剂)之书的基础上补充扩大而成《伤寒杂病论》。又,春秋战国时即流行有“伊尹以割烹要汤”之说,故伊尹又被后世推为中国烹饪学鼻祖。所以经由对汤液与烹饪两艺均为精湛之伊尹,将食品生姜、大枣又移作药用,是很自然之事。
  一般人因为姜枣是常用食物,所以将它们处于方剂中,以为是可有可无之物。其实不然。简言之,生姜能温胃降逆止呕,大枣能和胃养津。中医治病很重视健脾养胃,调和营卫(卫即阳气,营即阴血)。许多疾病的调治,均有赖于脾胃的健运,所以姜、枣之用不可轻忽。今笔者介绍数则用及生姜或大枣之简便而有效的方剂,尤其有利用大枣肉厚味浓,藉其作载体,寄寓以攻病之药的性味,制成药饵,达到治病有效却而无损伤脾胃之虞,更可供医家或病家作参考。
  
  生姜药枣治心脏病
  
  此方由北京名医贾大明先生介绍,称用治心脏病“心率过速或时止”者效果甚佳。乃取生姜60克切碎,再取大枣500克,两者共煮;待汤液煮干后,大枣再作晾干,每于进餐时嚼服10枚左右。贾老友人闻必烈,患心率过速时止,纳少,下肢浮肿。用炙甘草汤加减好转后,即嘱服此姜煮大枣,寒暑无间,历廿余年仍身体健康,西医检查后颇为称奇。考生姜辛温通阳,旧有称其“通神明”之说,而古来认为心主神明,心主血脉。生姜所通之阳,当意味着心脏血脉之和通。而大枣味甜,煮成之汤汁味厚,则能滋养血脉。曾见佘自强《中药新妙用》上所载一则治疗猝急心痛方,乃取大枣2枚,乌梅1个,杏仁7个,共捣为末。男用酒送服,女则用醋送服。此方亦可佐证大枣有养心脉作用。所以生姜、大枣两味联用,实有温养心脏,调和营卫之功。笔者近八九年来,遇心脏病心率不齐,或心动过速之患者,每于调治后待病情稍稳定即嘱用此以作食疗方久服。据患者告知,都反映良好,能使病情稳定,脸色转红润,冬天亦不太畏寒。
  
  葶苈药枣防治哮喘
  
  葶苈大枣泻肺汤,为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治疗“肺痈喘不得卧”,以及“支饮不得息”之方剂。所谓的支饮,即胸中伏有痰饮。如哮喘一症,常反复发作,每发则咳喘痰多者即是。其病根即在伏饮为患。若能祛除其深伏在内的痰浊窠巢,则此类咳喘就会较少发作。而一般攻痰药难以见效,因此选用能峻攻伏痰的葶苈子。但是又顾虑葶苈子的峻厉之性会伤害脾胃,于是配伍大枣。又治病剂型也很重要,“汤者荡也”,即汤剂有荡涤之性,总只能用之于短时,而哮喘病根并非数剂能除,于是笔者很欣赏江苏启东名医吴安庆老先生的一张主治小儿热喘方剂。所谓热喘,即遇冷发作,遇热亦易发,痰液必定粘稠,严重的有如浆糊。吴老是用葶苈子30克,大枣100枚,水3大碗。浓煎到半碗时去药末,再煎干,每于饭后嚼服5~6枚。共吃200~300枚。此方是峻药缓投,从长计议。我在临床上用之,确有一定效验。有的小儿哮喘乃有遗传因素,他们的家长同样患有哮喘病者服用后亦有效果。称原来每天吐痰者,服用此药枣后痰量减少以至于消除。
  
  生姜汁蘸治烫伤
  
  此方见于佘自强《中药新妙用》。遇水火烫伤、灼伤时,急以新鲜生姜捣烂,揉取姜汁,然后用消毒棉签蘸取姜汁敷擦患处,能立即止痛。如果伤口已起泡红肿,敷擦生姜汁后能消炎退肿,消除水泡。如果水泡已破,用其敷擦亦不会有刺激。因为生姜能灭菌,所以不会使伤口溃烂。灼伤轻者擦一次即可,重者敷后一两天亦可见效。笔者初读时,不太相信书中所云该方神效。后来,三年前某日一朱姓老友,他来电话,讲其夫人不慎,沸热油液烫伤手背皮肤,红肿灼痛,且起水泡,本拟赴医院治疗,但烫伤处一离开脸盆中冷水,则疼痛难忍。问我有何良法。我即告以不妨试用此方。他急取生姜捣烂取汁甚多,盛小盆中,反复浸泡蘸洗烫伤处,果然疼痛大为缓解,次日疼痛消除,水泡亦不数日而平复。
  以上所涉及的治病处方,请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