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7期

合理减食才能康寿

作者:郭仲昊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将通常的饮食量减少1/4,人的寿命可以延长40年,能减少心脏、肾脏等脏器疾病及癌症的发生。
  日本东京大学手纲教授用老鼠做了3年试验,仅喂八成饱的老鼠,它的寿命是正常喂养老鼠寿命的1.6倍。
  乌兰克人丘比伦,身患严重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病,曾用加强营养和服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20多年,不仅无效,反召致了残疾。后来改用“食疗法”,每天按如下食谱进食:600克水果,150克干果,1500克蔬菜,100克齐墩果籽(果仁类食品)和70克蜂蜜。仅两个月,病体基本痊愈,坚持数年后,身体非常健康。医学界把此食谱称为“丘比伦长寿处方”。此处方合计蛋白质42克,油脂57克,淀粉与糖共335克,以及必要的维生素与无机物。
  以上实例都说明:人们通常的饮食过量了。让我们再从人体基础代谢水平来看看,一个体重70千克的青年男子,基础代谢水平为35~40千卡/小时,也就是一天需要消耗840~960千卡的热量(女性比男性约低10%,年龄每增长20岁约低10%)。而人们通常一天的饮食就其产热量而言,大多数达到3000千卡。按食物的生理价值(吸收率)60%计算,合1800千卡/天热量,已超过身体需要的热量近1倍。过量的饮食,不仅加重了内脏器官的负担,而且多余的脂肪、胆固醇、血糖等积聚在人体内,会引发出各种疾病,使人早衰甚至早亡。
  一个人每天的饮食量多少才算合适呢?据研究,一个健康的男人,按平均每千克体重计算,每天需0.7~0.8千克蛋白质(例如60公斤体重者需要42~48克蛋白质),约1克/千克的脂肪,5~6克/千克的碳水化合物(指粮食和糖类),40~50克/千克的水,以及少量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当然,随着运动量的增加,饮食量也要相应增加。
  以上是个理论标准,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每天准确地按此标准进食。其实,我国古人早就提出过饮食标准:“饭吃八成饱”。如果把它同现代科学知识相结合,可编成以下口诀:“每餐饭吃六成饱,再喝二成汤水好。主食宜少蔬菜多,瘦肉、蛋、鱼不可少。每当腹中咕咕叫,水果充当辅食料”。
  人一天所需的饮食不能一餐都吃下去,根据人们日常的作息习惯,分早中晚三餐较为合适。某些特殊情况的人,如患病疗养者、年老体弱者等,分4~5餐进食可能会更好。分数餐进食有利于肠胃的消化和吸收,也适应于人的生活节奏。
  有时候人们可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集餐,或叫暴饮暴食。比如参加酒宴,或遇到爱吃的食物,或因上餐没吃饱等,常常控制不住自己,一餐吃了相当于2~3餐的食物(按热量或营养计算)。这样必然造成肠胃负担过重,消化吸收不好,血液集中于肠胃而使心脑等部位缺血,引起疲乏。一个人如果经常如此集餐饮食,必然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使人早衰早亡的慢性病。因此,合理分数餐进食对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常说:“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这是符合科学的。严格地说,早、中两餐的饮食应该相当,分别占全天饮食量的40%。由于经过一夜睡眠,需要补充大量水分,所以早餐应比午餐的水分含量多些,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多些。晚餐要少吃,尤为重要。晚餐饮食应占全天饮食量的20%左右为好。因为白天的饮食已转化成各种营养进入血液,输送到人体各个部位,满足了各部位活动的需求。待到晚上,活动量减少,对营养的需求也减少。睡觉时,人的基础代谢很低,白天“结余”的热量差不多可维持一夜的睡眠,晚餐仅仅是满足从晚饭到上床睡觉这段时间的需要。如果吃得多,消化不了,血液流速减慢,血脂便沉积在血管壁和腹壁上,使人发胖,容易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晚餐食量应以上床睡觉时稍有饥饿感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