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7期
“太极”染我夕阳红
作者:周贤文
走了一段弯路
太极拳的功效远不同于任何体育项目的侧重单项锻炼,特别是吴式太极拳以柔化为显著特点,能收到身心合一、内外兼修的锻炼效果,使人的身心筋骨皮肉和脏腑都能得到极好的锻炼。太极拳具有健身和技击两大功能,推手是太极拳的应用,要与走架同步锻炼,并且是以练好拳架为基础。太极宗师马岳梁指出:“太极拳不仅是拳术,主要是养生之道”,还说:“拳架是基本功,是长劲的途径,切不可忽视,即使推手已经熟练,有了相当功夫,每天定时定量地盘架子,也是不可缺少的日常功课”。回顾我开始练太极拳时恰恰走入了“重推手,轻盘架;热衷于防身自卫,忽视健身功能”的弯路。
我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练太极拳的,听人说太极拳高手能在一米以外空手击倒你,我也亲眼见到吴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我的恩师郭环琦,那时他已年近八旬,在我们汉中与许多年轻力壮的人推手时,都败在他的手下,总是轻而易举立于不败之地。太极拳推手的这种神奇功力紧紧吸引了我和许多同仁,我便热衷于推手,却不钻研拳理拳法,也不认真练习拳架,总想走个捷径,从老师那里直接学到推手,掌握几招以示别人,也可防身自卫。于是我便行走坐卧不离推手,成天想的是推手十三势。在这种忽视健身、争强斗胜的错误思想指导下,我对练习拳架的热情不高,只是不冷不热地按老师所教,照葫芦画瓢,用力不用意,作机械运动,把太极拳打成了太极操。结果我练了两三年,收效甚微,使我对练太极拳中存在的问题重新思考。
心身气一起练
走过一段弯路后,我重温了拳理拳法,感到练太极拳要练到炉火纯青,是以年和人的一生来计算的,没有决心和恒心是不能达到的。能将练心练身练气融为一体,达到气血畅通,这仅是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即达到健身。进而知听劲,会懂劲,达到着熟,这只是太极拳的中级阶段。能蓄劲、生劲、长劲、有劲,意气力能根于脚,发于脚,宰于腰,行于指,运用自如,有功力,这样方可进入炉火纯青的高境界。于是我对练太拳进行了重新定位,将盘架放在首位,把健身功能作为我这个退休老头子的重要的唯一目的,我采取了一学二练三悟四总结提高的修炼方法,《十三势歌诀》中告诉我:“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在练拳实践中我也感到太极拳的功夫效果是持之以恒地练出来,悟出来的,决心、毅力和悟性是练好太极拳的三大保证。从此我把练心、练身、练气一起修炼,改变了过去做大极操的练法。
我从“三练”中感到练心在于静,要做到心静、身静、意静、环境静。因为太极拳饱含人体生理卫生、心理、力学、养生、宇宙学的许多哲理,只有思想不断净化,排除干扰和杂念,才能精神内收,入静入定,达到身心合一,内外兼修。我在生活中注意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净化思想。练身在于松,精神要松,整个身体内外都要松。松是柔的基础,柔是松的反映,只有身心高度入静,彻底放松,走架才能松柔。我长期坚持了筋骨皮的基本功锻炼,不断加强自身的松柔度。练气在于活,就是练强练活内气,以意导气,打通经脉,使气血畅通,我采取了练逆腹式深呼吸法,在运气中深、长、稳、慢,使“三练”和谐一致,浑然一体,运转自如。
外力内功一起修
太极拳是一种内家拳,是用意不用力,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没有内功是进入不了这种功态。而身体不进行外力的锻炼,达不到松柔,内功也就难以启动,“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我对外力内功采取了练辅助导引,加强外力,增强内功。同时我还学练了一些体操运动员和舞蹈演员的基本功,增强自身的外力,使四肢和腰不断增强松柔度,现在我年逾古稀,但我腰腿的松柔度赛过年轻人。现在我对练拳已从被动走入主动,进入了练拳成瘾、欲罢不能的新境界,每当我精神内收,进入安静专一的行拳状态,以心领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随着悠慢匀长的呼吸,身体舒展中正,轻轻提肛,手脚似微微触电热麻起来,随拳架轻柔地运转起来,手不由自主地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开合自如;两脚不管是前进后退,还是上提下落都松柔稳健,与呼吸和谐一致,似猫捉鼠轻灵地移动。这时使我感到肌肉在舒心地蠕动,筋骨在舒服地轻轻拉动,脏腑在和谐地鼓荡,气血在暖融融地流动,招招式式都水乳交融,如行云流水,轻风慢舞,舌尖上似有一股细细清香甘甜的泉水滋润身心,使人感到特别舒心身爽,让人如痴如醉,得到尽情的享受。
大极带给我健康
我在岗的几十年是一个玩命工作的人,还没到退休就开始被多种疾病缠身,肝和肾都出现了毛病,特别是颈椎腰椎多处出现病状,发作时疼痛难忍,未老先衰,腰伸不直。刚刚退休,腿也出现了静脉曲张,并溃烂。通过坚持太极拳锻炼,现在我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却胜过退体前,各种疾病都在练太极拳中未治而愈。太极拳给我带来了健康,带来了生活乐趣。我的退体生活充实,精力充沛,头脑清醒,耳聪目明,我不戴老花眼镜也能用毛笔练习蝇头小楷。平常我还护花养鸟,作家务活,上老年大学,学练书法。这一些与我练太极拳相得益彰,我的夕阳生活过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