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8期
养生汲古
作者:方春阳
清暑笔谈
昔人以理发、搔背、剔耳、刺喷为四畅,此小安乐法。余所服二丹,曰咽津纳息为小还丹,澄心寂照为大还丹。既无火候,又无抽添,久之著效。
晨起,取井水新汲者,传净器中熟数沸,徐啜徐漱,以意下之,谓之真一饮子。盖天一生水,人夜气生于子,平旦谷气未受,胃脏冲虚,服之能蠲宿滞,淡渗以滋化源(明·陆树声撰)。
病榻寤言
神依形则生,神离形则死。故形骸者,神之宅舍,形骸属阴,而元神属阳,阴以实为质,阳以虚为用。心者虚灵之府,神明之舍,心定则神凝,心虚则神守。《玉皇心印经解》云:皆在内心运黄庭,昼夜存之得长生。黄言中,庭言虚。故养生家有曰:心死则神活。曰心死者,则虚之谓也。又曰:未死而学死,当生而无生。曰无生者,学死而忘生之谓也。既曰忘气以养形,忘形以养神矣,而又曰忘神以养虚,盖虚之所藏者深矣(明·陆树声撰)。
暖姝由笔
竹鹤老人何太守,享年九十有九。徐中书南尝问曰:老大人有何修养之道,而致寿若此?答曰:无。只是好吃的不要多吃,不好吃的全不吃(明·徐充撰)。
岩栖幽事
辟谷咽津为上,咽气为次。咽津者,肾中之水上通舌底二窍,大有真味,如小儿吸乳,滚滚不止,故虽酬应交际,而终日忘饥。若咽气,则闭口住息,身心俱寂然后可,此正不可以岁月效也(明·陈继儒撰)。
眉公笔记
《紫微夫人诰》:仰和天真,俯按山源。天真是两眉之角,山源是鼻下人中也。两眉之角,是彻视之津梁;鼻下人中,是引灵之上房(明·陈继儒撰)。
见 闻 录
太保费文宪公记尚书张庄简公录示养生要语:节饮食以养其体,节嗜欲以定心气。午后饮食宜少,不以脾胃熟生物、暖冷物,不以元气佐喜怒。欲心一萌,当思礼义以制之。夏至节嗜欲,冬至禁嗜欲,嗜欲四时皆损人,但二至阴阳分之时,尤损人耳。第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现之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怒,而于道思过半矣。人能于病中移其心,如对君父,谨之畏之,静久自愈(明·陈继儒撰)。
古今说海
神仙修炼之说,有无虽不可究,然或因此致疾者,斯又不可不知也。元有张性虚者,尝参东门老,其法专守下丹田,属纩之际,下丹田结块痛而绝。又一人守上丹田,鼻中终日涕浓(明·陆楫撰)
贤 奕 编
静宇游大夫问于罗子曰:养生家守中之诀如何?罗子曰:否否。内典谓吾人自咽喉以下是为鬼窟,天与吾此心神,如此广大,如此高明,盖塞两间,弥六合,奈何作此业障,拘囚于鬼窟中乎!大夫曰:然则调息之术如何?罗子曰:否否。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息安用调!大夫曰:吾人寓形宇内,万感纷交,何修而得心和?罗子曰:和妻子,宜兄弟,顺父母,心斯和矣。耿先生闻之,跫然叹曰:此玄宗正诀也,不独伯阳归心,释迦合掌,即尼父复生,当首肯矣。爰识此以醒世之迷于玄修者(明·刘元卿撰)。
雨航杂录
心苟无事,则息自调;念苟无欲,则中自守。手握固而气窒,目紧闭而神驰,搬运错而瘵成,注想深而中结,此养生者之过也。
按摩为养生之一术,劳役者资之而血不越乱,佚惰者资之而气不壅滞,若素养者何资哉?《内经》云:冬不按,春不鼽衄。盖冬月固密之时,引动枝节,阳气泄越,至生发之候,血遂妄行,故有鼽衄之疾(明·冯时可撰)。
玄 机 通
或问专气致柔如婴儿,何谓也?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此冲宫妙象,神灵原,惟在观颐于密,不可以罔识而窥者也。学者转为婴儿姹女,下而方士又诳为结胎等语,非尽性至命者孰与焉。还丹之大者,莫逾于此也(明·仇俊卿撰)。
明 外 史
[杨]引尝读《论语·乡党篇》,谓人曰:吾教自有养生术,安事偃仰吐纳为!乃节饮食,时动息,忿欲务戒。故神完而守固,迄老视听不衰(明·佚名撰)。
翁山文外
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易》之颐言自求口实,而夫子以观其自养释之,自养则以节饮食释之。然饮食而不知其味,则亦何以能节?知味者何?知其正复知其反。知其正则为养正之吉,否则为颠颐而已矣。凝阳朱君有《饮食须知》一书,谆谆以味之相反者为言,其亦圣人欲人养正之旨也。君为人多才博物,于养生家言尤善,所称引老聃,一以孟子养气之说为归。夫养气之说何始乎?颐之初曰:舍尔灵龟,观我朵颐。盖龟以气为口实,以气自养,故正;虎以欲为口实,以欲自养,故颠。气为阳而欲为阴,养其阳则为太和之保合。太和者,浩然之谓也。嗟夫!吾人日用之间,以一饮一食之故,伤其太和,使其气不能刚大以直,而塞乎天地者,自古及今亦既比比而然。所以,《易》一书始终以饮食为言。始于需,曰需于酒食,贞吉;终于未济,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盖惟贞所以为节,惟节所以为贞,贞与节相为始终,而后其所养乃正。然则君《饮食须知》一篇,吾即以为《易》之外篇而颐卦之笺注也,亦何不可之有(清·屈大均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