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0期
养生长寿为《黄帝内经》第一要义
作者:关 力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此段论述,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对我们如何养生以健康长寿仍有指导作用。也就是说,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深明天地气候变化的规律,掌握修身养性的方法,能依据天地气候变化的规律,恰当地选择养生之法,并正确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如食饮有节,不过饥不过饱,不偏食,减少饮食中的不良刺激,则不伤其肠胃,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很好地为机体提供均衡的营养,对健康长寿有利;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既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又能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则精神自旺,精力充沛;不妄作劳,不要过度地工作、学习,也不要无休止地玩乐,以过度地消耗精神气血。这些都是基本的养生法则。能如此养生,则形神相依,互根互用,就能享其天年,长命百岁。现今,许多人都在讨论养生方法,希望能得到一个直接有效的良方良法,其实这是舍本逐末,不明白养生之真谛。讲求养生,只要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做到如上几个方面,日久则自见功效。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变化可真谓日新月异,各种应酬层出不穷,追名逐利,不良生活习惯到处可见,不注意养生保健的人实在太多,只有当病魔临体,生命受到危害甚至严重摧残时,才悔之晚矣。两千年之前的不良生活习惯,至今仍随处可见,“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如此的结果,就有害生乐,伤害身体,耗散精神,自然不能健康长寿,只能“半百而衰也”。这种情况,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每每都能见到,故作为医务工作者,应向人们指出其病理症结之所在,力劝人们改过自新,只有舍弃这些不良习惯,疾病才有向愈的可能,身体才有可能健康,才能获得长寿。如果执迷不悟,则病必不可救,枉论健康与长寿。
养生要讲方法,要懂得养生的道理,要把人体本身的内在因素与外界的变化联系起来,总的原则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指出的:“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此外,《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还将上古养生家,按其在养生长寿方面的造诣,将其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个层次,以真人的养生造诣最高。“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同时对至人、圣人、贤人的养生水平及方法也作了叙述。养生的基本原则,在于内则精神内守,养护真气;外则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气候的变化,避免虚邪贼风的侵袭。在其后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进一步论述了顺应四时节气,调养五脏神志的养生方法,同时也指出了不顺应四时的生活,会戕害生气,内变为病。故《内经》一再强调内外结合的养生方法对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性。《素问·四气调养大论》中说:“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又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所有这些论述,也充分反映出《黄帝内经》的天人相应的养生观。
养生是为了防病,故懂得养生之圣人,特别重视未病先防,防病也是一种养生方法和目的。但是也只有在充分认识人体生理功能、四时节气变化、阴阳化生变化规律,以及疾病的产生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未病先防,也只有养生圣人才能做到。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生气通天论》中也指出:“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养生的目的在于防病,而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唯有重视养生。养生对人体的重要性在于健康,也因而长寿,人是最宝贵的,故养生对人体健康也是最重要的。健康长寿是医务工作者乃至一般人群所追求的神圣目标。是为《内经》第一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