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4期

拜谒黄帝陵

作者:叶水泉




  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黄帝传说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姓姬(一说姓公孙),名轩辕。1961年国务院颁发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编为“古墓葬第一号”。被誉为“天下第一陵”。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几位拜谒黄帝陵。
  
  古柏
  
  在《史记.五帝本纪》上有“黄帝崩,葬桥山”的记载,故历代都在桥山黄帝陵举行祭祀大典。一踏进桥山,发现她实在是一方“风水宝地”。黄土高原的山虽也有一些树木,但都附着厚厚的黄土,均无翠绿水灵之态。但在桥山,却另有一番景象,有如一方绿洲从天而降,满山古柏,苍翠繁茂,郁郁葱葱,共生长着八万株古柏,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柏就有五分之一。因此,可以说黄陵古柏是我国最早、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人造林。
  走进黄帝庙,紧靠门庭左侧,有一棵古柏,相传为轩辕皇帝亲手所植,距今已有五千年,被称为“黄帝手植柏”,此柏需要七个人才能围抱。被国外的林业专家称之为“世界柏树之父”。
  相近尚有一棵古柏,枝干树皮上花斑累累,均匀密布,无数小孔,纵横成行,十分奇特。相传是汉武帝刘彻所植,故称“将军柏”。
  
  祭碑
  
  黄帝庙内有祭碑厅,陈列着许多记载祭祀活动的石碑。其中有毛泽东]937年撰写并手书的祭文:“赫赫始祖,吾笔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表达了对黄帝建立华夏文化,开启文明历史先河的敬仰之情。在此对面还有蒋介石1942年手书的“黄帝陵”碑刻。
  这一切告诉我们,切不可忘记一脉相承的同宗,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黄帝的子孙。
  
  陵墓
  
  黄帝陵高3.6米,周长48米,相传为衣冠冢。据说玉皇大帝垂念黄帝的丰功,特派巨龙接驾升天,行经桥山上空和群众挥手告别,群众不肯放他升天,结果,没留下黄帝,只扯下黄帝的一块衣襟,一只靴子和随身佩带的宝剑,人们把这些衣物,葬于桥山之巅。这就是为什么黄帝陵是衣冠冢的来由。墓用青砖围墙,四周古柏成林,郁郁参天,蔚为壮观。墓前碑刻“桥山龙驭”四个大字,碑前有祭亭,亭中碑上刻有郭沫若先生的手迹“黄帝陵”,亭柱上有两副对联,其中一副写道:“中华国脉承龙脉。黄帝英魂壮民魂”。黄帝陵对面还有一座比陵高出一倍的“九转祈仙台”,下面还立“汉武仙台”的碑,我们沿着石阶走上去又转下来,由于周围柏树森森,看不清四周的景色。
  出陵园沿山间公路而下,便是一所院落,即为“轩辕庙”,此庙建于汉代,一幅巨大的石刻拓片悬挂在正殿北墙的中央,上写“人文初祖”,这就是一代至尊、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奠基者轩辕黄帝。
  据史料记载,从战国时代开始,黄帝陵就接受祭奠,历代许多皇帝都曾亲临或派要员来此祭扫,而且形成一种制度。如今,黄帝陵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感情的纽带,不少海内外的华夏子孙均来此寻根祭祖、拜谒黄帝陵,以此激发龙的传人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告慰先祖,昭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