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4期
茶酒炒于壶
作者:张 镛
茶壶、酒壶自古以来为诗人墨客所看重,古代文人互相酬谢,除了借重文房四宝外,还离不开壶。何以见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东坡“把酒”靠什么?酒壶也。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李贺)。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古代以壶盛酒,杯中的酒从壶中倒出,当然也离不开壶。
“洛阳亲友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玉壶成了向亲友表明心境的证物,它已远远超出盛酒的功能了。
在中国壶中,江苏陶都宜兴的紫砂壶名扬四海,当年苏东坡到宜兴蜀山讲学,见到当地的紫砂壶,欢喜得不得了,他画了一个图样,请当地制陶艺人为他烧制了一把茶壶,他走到那里就将它带到那里,连夜游赤壁都带着这把茶壶,并让书僮在船尾架起红泥小炉用这把壶烹茶喝,后人把苏东坡设计的这把壶,叫做“东坡提梁壶”,现今有许多国家的陶器商人都把“东坡壶”作为识别中国陶瓷的一个重要标志哩!
宜兴紫砂壶取材于国内罕见的紫砂泥,这种泥深埋于地层深处,经千百年的自然造化而成,这泥中的精英一经取出便是泥中之宝,泥色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黄而不娇,绿而不浅,妙色天成,古代诗人有“人间珠玉安足取,岂为阳羡(宜兴古称阳羡)一丸土”。用宜兴紫砂泥制成的壶典雅古朴,极其珍贵。清乾隆帝游江南,见了宜兴紫砂壶诗兴大发,他展纸濡墨,提笔作诗,命艺人将诗刻在壶上,“锦梭不籍天孙掷,练影中推万簇花,设与水仙作春波,无边风月傲春华”。
清代扬州八怪郑板桥欣然为宜兴紫砂壶题诗刻画。还有一个江苏溧阳县宰陈曼生为紫砂壶竟扔掉了县宰的乌纱帽,他到陶都宜兴亲自设计了18种款式的紫砂壶,后人称这18种紫砂壶为“曼生壶”,它们是宜兴紫砂壶中的经典代表之作,是宜兴紫砂壶中的精髓。他还同当地的制陶名家杨彭年、杨风年兄妹合作,由二杨制壶、陈曼生作书画的壶天下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