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清食养气

作者:张东宝




  在戏剧中,笔者对京剧情有独钟。据1930年的北京《戏剧月刊》发起的“四大名旦”征发揭晓报道:梅兰芳如春兰,有王者之香;程砚秋如菊花,霜天挺秀;荀慧生如牡丹,占尽春光;尚小云如芙蓉,映日鲜红。故多少年来,一谈起京剧“四大名旦”,人们往往赞不绝口。相比青衣花旦,笔者更欣赏老生、花脸和武生戏(我生得晚,无缘得见“国剧宗师”杨小楼的“活赵云”,但通过影视看过盖叫天的“活武松”,与唱、念、做、打、编、导俱佳的李少春之精湛表演,如影片《野猪林》)。对老生戏,不管是家学渊源,根基深厚,委婉细致,丰富多彩的谭派,还是苍劲古朴的言派,清新雅致的奚派,圆润甘甜的杨派,激越悲壮的高派,潇洒飘逸的马派,还是刚健遒劲的麒派等,笔者都会听得入神。说到花脸,则喜爱嗓音洪亮,声震屋宇的金派,以情带声、以韵取胜的裘派,雄厚浑圆、劲头充实的郝派。而已故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就是郝派的杰出传人。看袁世海先生的表演,留给观众最突出的印象是“念”和“做”。如他在《借东风》里饰演的曹操,在“横槊赋诗”一场的大段念白中,袁氏念得挺拔有力,刚劲爽朗,加上“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唱,直介摇曳生姿,气象万千;随着身段动作的“做”,把个曹操奔放雄壮、戎马得意的心理情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袁氏演曹操,如同其师郝寿臣一样,不仅仅演成一个奸雄,而是把曹操的才华、气度、性格都淋漓尽致地演了出来。再如,袁氏演《野猪林》中的鲁智深,与林冲(李少春饰)相逢,互通姓名,彼此敬爱的念白.有轻有重,有缓有急,把“英雄相见恨晚”的情感,表演得恰到好处。在《李逵探母》里,袁氏塑造的李逵淳厚、朴实。为了向慈母证明自己是离家多年的铁牛儿,他焦急地交叉运用京白和韵白叙述往事,还唱出一首幼年时的儿歌,一直到俩人抱头痛哭,那真挚的感情动人心弦、催人泪下。曾多次与梅兰芳同台演出的京昆名家俞振飞先生说:“前辈教我们唱、念,总是把字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来加以强调。我国古典戏曲理论,也一向重视字的处理。昆曲创始人之一、明代魏良辅在《曲律》中就说过:‘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他在‘三绝’中,把字是放在第一位的。我体会,这与我国汉字的许多特点有关。汉字读音,有声母、韵母、声调等内容,到戏曲唱、念里,为了把字音摆正、读准,让观众听清、听懂并得到美感享受,就有一系列要研究的学问了”(《俞振飞艺术论集》)。
  袁世海先生曾在《怎样锻炼和保护嗓子》一文中说,其师郝寿臣老先生“告诉我四字妙诀:清食养气。所谓‘清食’,就是指饮食、起居要有规律;‘养气’就是珍惜精力,不无谓地消耗精力,经常保持心情舒畅。这四字妙诀,我体会总的意思就是注意身体健康,有劳有逸,有规律地安排生活”。袁氏学戏时,在恩师的教导下,从小洁身自爱。他常听京剧前辈肖长华和郭春山说,某人律己自爱,奋发图强,终成名家;某人红了以后,由于沾染恶习,落了个艺毁人亡的结局。而其师以身作则,严以律己,起居有节,清心寡欲的生活,也成了他为人处世的榜样。袁氏一生不动烟酒,饮食有度。他8岁开始练“童子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夏一年,每天12小时活动,从未懈怠。无论是住四合院还是四楼,他总坚持压腿练功,踢腿百余步,还要加上传统的“八段锦”。这样一来,既畅通气血,又使脚步轻松。即便有客人登门造访,坐谈片刻后,他也会告个罪站起来,在厅堂上来回踢上十几腿,再回到坐位上续谈。入夜后,他还习惯在林荫道上散步舒心,边走台步边唱做念舞,有一次还被路人误当成精神病哩(笔者注:京剧中“走”,指的是跑圆场,属于重要的基本功)。用“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先生的话来说:“跑圆场要挺起腰板,上身不能动,不能晃,全靠腿和脚往前走;脚落地时必须前脚掌、脚尖先着地,脚后跟随着落地。这样跑起来劲头是活的,自己好掌握尺寸,跑得稳,跑得圆,跑得美。如果腰上不撑着劲,跑起来必然晃晃悠悠……从医学上说,用后脚跟先着地,震荡力大,大脑会受到损害,也不合卫生原理”(《荀慧生演剧散论》)。武术中的八卦掌也强调走。而从健身的角度出发,亦有“百练不如一走”之说。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云: “精神畅快,心气和平。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练嗓保嗓,都当有恒。由低升高,量力而行。五音饱满,唱出剧情”(《梅兰芳文集》)。可以说,袁世海先生都基本做到了,达标了,故袁氏享年86岁,亦属高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