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6期
德——大健康的保证
作者:宋为民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人人讲、人人爱、人人懂,但又未能全懂的千古概念。道德很“大”,它凝结着民族性格,展示着社会文明,构筑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道德又很“小”,它时时伴随和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之中,真切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质量。
道德一直在无形中指挥着人们的行为,决定着社会的风貌,把人类引向“桃花源”、“君子国”。它很有力,但有时又十分无力。它若被削弱或无视,会使社会风气变坏,影响国家、民族的兴衰。这完全依赖于人们对它的认知程度,而首先在于正确道德观的树立。
在人们的心目中,对道德的理解大同而又小异,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做好事不做坏事,讲良心、不昧良心,扶贫济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些人们心目中形成的关于道德的共同概念。它集中体现在“爱人”上。是的,“仁者爱人”,但仁者也爱己,而且应该爱己。爱己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所以对道德的全面理解应是爱人、爱己。
爱人
“至圣先师”孔子把道德归结为“仁”,以后的各代先贤先哲们都继承了道德的核心——仁,并给道德以多元化的内涵,使它向生活的各个角落里渗透。社会的安宁,人类的进步,道德功不可没。道德是一种高尚行为,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有层次的。它体现在如下的说法:大公无私为圣人;公而忘私为贤人;先公后私为善人;先人后己为良人;公私兼顾为常人;损公肥私为罪人。
遗憾的是,这最后一句话目前却在被放大。如“拾物招领处”不见了,这距“路不拾遗”的道德标准的距离是多么遥远啊!这些行为者的共同特点是都不爱人,看看我们祖先的道德情操吧。
《礼记·礼运篇》即指出了崇高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狄更斯说:“一颗仁爱的心比智慧更好、更有力。”雪莱说:“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培根说:“利人的品德就是善,在性格中具有这种天然倾向的人就是仁者,就是人类的一切精神的道德品质中最伟大的一种。”莎士比亚说:“慈悲是高尚人格的真实标记。”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着的生命,才是值得的。”左拉说:“一个民族,如果只需要一条法律,那一定是善良。”
数千年来,我国都受着道德的熏陶,泱泱大国成了礼义之邦。其集中代表之言延绵不绝:孔子说:“德润身”,“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陶行知说:“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有一个“六尺巷”的故事流传至今,讲的是清代宰相张英接到家人来信说,邻居占了他家的地,希望张英出面解决。张英回信说:“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便依此建墙让了邻居三尺距离。邻居深受感动,也让了三尺,结果成了今天仍在的“六尺墙”。我们要思考:古人的这种道德情怀在今天是发展了,还是倒退了?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并延续着许多道德传统,最重要的十大传统美德是:①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尊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③和睦亲善:“四海之内皆兄弟”;④谦虚谨慎:“满招损,谦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师”;⑤勤劳节俭:“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⑥见利思义:“君子以义为上”;⑦刚正不阿:“宁为善死,不为恶生”;⑧自强不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⑨天下为公:“国兴福连黎庶,国亡祸及家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⑩爱国如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爱己
传统道德也强调爱己之德,主要包括爱惜生命及进取。维护健康不生病也是一种高尚的美德。不生病可达到“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省了医疗费,有利全社会”的境界。这是道德——健康。富兰克林指出:“保持健康,这是对自己的义务,甚至也是对社会的义务”。斯宾塞也说:“保持健康是—种职责。”斯宾诺沙则说:“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这些都说明:健康不仅是私人的事,也是家庭和国家民族的事,应从道德的高度来对待健康。纪伯伦指出:“如果你是健康的,你就是自己的财富,家庭的财富,社会的财富;相反,你就是自己的包袱,家庭的包袱,社会的包袱。”所以陶行知说:“人生第一件重要的事是健康;第二件重要的事,健康;第三件重要的事,还是健康。”目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有什么,不要有病;没有什么,不要没有健康。”;“健康是‘1’,金钱、名誉、地位……都是‘1’后面的‘0’。‘0’只有放在‘1’后面才有意义。有了‘1’这个健康,你再有金钱,你便有了‘10’;再有了爱情,你便有了‘100’;再有了房子、车子、名誉、地位、便有了‘1000……00’。但若没有了‘1’,那么其他所有的‘0’便没有了意义,就真的成了零了”。这些都应从道德的高度来理解、对待和维持。
爱己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不断地进取。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包括三个方面:生存质量——你“活”得怎样?是生龙活虎地活着,还是苟延残喘地活着;贡献质量——来到这个世界一趟,你为世界留下了什么;发展质量——一个人有多方面的潜能,由于受职业等限制而未能全部发挥,要设法释放潜能,使生命放出光芒。这些都要以不断进取为基础、为动力的。“知足”的确有“乐”的一面,但更应该“不知足”。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不知足”促成的。假若人们都满足于吃饱肚子,那么人类社会至今可能仍停留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正因为“不知足”,才发展到今天的饮食文化有美酒佳肴。“不知足”、“知不足”是进取的动力。有了进取,对己对人都会带来好处。所以人们都赞赏作家冰心家里的祖训(至今仍悬于中堂):“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
未来学家指出:后经济、信息社会是一种以精神道德为主的“体验时代”,道德将大部分代替法律而成为人们的行动准则。全面理解道德涵义,将引导人们进入一个新的人生境界。“赠人玫瑰、手有馀香”,爱人爱己并不矛盾,且相得益彰;不但利人也利己。在施善过程中,自己也“沾光”。仁者健,做好事心情舒畅,体内会分泌有利于健康的物质“快乐素”(内啡肽等),濡养全身。不但心怡而且体壮(体壮曰健,心怡曰康,是“健康”的经典含义)。全身活力增加,精神焕发。仁者富,以诚信赚钱才是“取之有道”;仁者乐,人生三大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和自得其乐都是以道德为后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