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6期
端午说粽
作者:石柱国
端午节吃粽子,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受陷害,遭流放。他忧国忧民,既无力挽救楚国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于五月五日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便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尽管各地过端午节风俗不同,也有“端午”、“端阳”、“重五”、“重午”等不同名称,但都有吃粽子的习俗,而且这种食俗又都与屈原的传说有关。
粽子,古称“角黍”,因其有尖角和用黍米包裹而得名。在唐代,粽子是宫廷节日的佳品。至于粽子用馅,始于宋代。据宋人吴氏《中馈录》称:“用糯米洗净,内夹枣、栗、柿干、赤豆,以艾叶或箬叶裹之。”宋时,还有一种“艾香粽子”,是以艾叶浸米裹之,具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诗人陆游曾作诗赞曰:“盘中共解青菰粽,衰甚将簪艾一枝。”
我国地域辽阔,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各地就有自己粽子的地方特色。粽子有南北之别,馅有荤素之分。江南粽子以苏州、宁波、嘉兴、绍兴等地最负盛名,其馅心多以糯米,佐以豆沙、枣泥、咸肉、火腿、猪油等。北方又以北京的江米粽子为佳,其馅心是以小枣、果脯等为佐料。
由于各地饮食习惯和口味的爱好不同,粽子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米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和枣泥猪油粽等。咸粽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也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还有广东潮州的“双拼粽”,一头用甜料,一头用咸料,一粽两味,味道各异,使得粽子家族,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我国南方还有一种别有风味的九子粽,即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大的似拳头,小的只有大拇指那样小,九只粽子连成一串,非常好看,并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媳妇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谚语有“吃了粽子得儿子”之说,故“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
唐明皇有一年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悦,赞不绝口,赋诗一首赞曰:“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清代诗人吴曼云,食过九子粽后,也大为赞赏,曾作有《九子粽》诗云:“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得厨娘藕复松。”
粽子作为一种味道鲜美的食品,不仅是端午节的名吃,还作为独具风味的常年方便食品而流传于世,深受人们的青睐。
嘉兴鲜肉粽:浙江嘉兴“五芳斋”的粽子驰名中外,其中又以鲜肉粽最为著名,素有“粽子大王”之称。其成品形态美观别致,肉馅鲜烂酥嫩,肥糯可口不腻,具有独特的江南风味。
广东裹蒸粽:这是岭南一带的著名小吃,据说始于南北朝。此粽馅心丰富多彩,有什锦的,咸蛋黄的,还有火腿的,粘糯爽口,清香鲜美。
北京枣子粽:此粽突出了“北京甜淡”之风味,以江米、小枣为主要原料,粽子体呈锥子形,下部为大尖角,上部有三个小尖角,粽形独特,非常可口。
南宁大肉粽:用广西特有的冬竹叶包裹糯米和猪肉、绿豆等馅料煮至熟透而成,个头大的重约一公斤,熟烂而不粘糊,咸淡适宜。
长沙咸水粽:这是湖南的特产。粽子色泽橙红,糯米晶莹透亮,入口软而有粘劲,味甘而箬香扑鼻。
成都针锦粽:四川人嗜辣闻名,就连粽子都是辣的。粽子以糯米、绿豆为原料,馅料有火腿丁、鸭丁、冬菇丁、莲子仁、咸蛋黄、辣椒末等,粽子包成斗状,呈淡黄色,富有光泽、味美辣香。
湖州豆沙粽:是浙江有名的粽子,又以“诸老大”的猪油豆沙粽最为有名。它细长、枕形,糯米雪白,豆沙红亮,猪油晶莹,吃起来甜而不腻,香软可口,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就是放上了三四天也不会变质。
扬州火腿粽: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就在扬州尝过此粽,大为赞赏。此粽以竹箬叶包裹着糯米、火腿,呈斗形,煮熟后,趁热剥食、柔腻香鲜。
泉州烧肉粽:此粽乃闽南的名点。粽馅用鲜肉、香菇、虾米、莲子和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点红辣酱、酸萝卜等佐料,趁热而食,其味甜、咸、辣、香,异常可口。
海南蛋黄粽子:海南粽子与北方的粽子不同,它是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约半斤重左右,在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肉、膜肉、红烧鸡翅等。粽子煮熟后剥开,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腊肉和咸蛋的浓香,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令人胃口大开。
台湾烧肉粽:是以长糯米为原料,馅料有猪肉、虾仁、干贝、蛋黄、香菇、栗子等,烧肉粽是台湾粽子中的佼佼者。著名歌星邓丽君生前有一首闽南语《烧肉粽》的歌曲,深受海内外华人的欢迎。此外,新竹的“成家肉粽”、彰化的“鲜肉粽”和台南的“再发号肉粽”,都是深受食客们的青睐。
我国最著名的粽子还有贵州的酸菜粽,西安的蜂蜜凉粽,重庆的麻辣肉粽,徽州的绿豆火腿粽,都是风味独特,深受欢迎。
粽子,不仅是传统节日的美食,还有保健治病的用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农历五月五日取粽子尖与药物同食,治疟疾之良方。”《宋史》中载云:箬叶裹糯米包粽子,其味香亦能治病。箬叶是禾本科植物苇竹的叶子,吃粽子时的那股清香味就来自箬叶。箬叶也可入药,可用以治疗咽喉肿痛,妇女月经不调等症。
目前国内外一些医药研究专家认为,箬叶还可作为治疗癌症的良药。日本、新加坡、德国的研究人员发现,箬叶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糖体成分,在缓解某种肿瘤症状及防止肿瘤恶化上有一定功效。其用法简单,即每日取新鲜箬叶50~60克洗净,煲水代茶饮。国外这一说法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记述的“箬叶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之功用”是相一致的。可见民间用箬叶包粽子,不仅是我国一种传统习俗,而且也是一种有养生价值的传统小吃。宋代大诗人陆游早就认为,用箬叶包粽子,有防病、保健的功效。
粽子的原料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我国中医认为,有益气健脾,主治下痢的功用。粽子中的配料,如枣、赤豆、栗、猪肉等更是营养丰富。红枣可治贫血,赤豆能利水、消肿和解暑。所以香甜嫩滑、油润不腻的粽子,不仅吊人胃口,也是很好的食疗食补的佳品。
中国是粽子的故乡,制作粽子的技术早在古代就传播到了国外,在日本、韩国、越南、老挝、新加坡、泰国、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等国家都有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不仅是传统的美食,还是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