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6期

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者:周贤文




  不少老年朋友问我,你练太极拳为什么能练出这样好的健身效果。每天晨练时,当路人见我能腾空飞起二起脚,真不相信我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这是太极拳给我的洪福。练太极拳并非难事,高不可攀;但又并非易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功夫不负苦心人,梅花香自苦寒来。
  
  坚持
  
  练太极拳贵在坚持。在太极拳门派众多,五花八门的健身圈里,我选定了最适合老年人的吴式太极拳,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十多年来我专注于拳架的学练。在岗期间,不管工作再忙再累都要坚持,出差走到那就练到那,从不间断。为了不影响上班时间,我冲破了有些专家认为老同志晨练不能太早的说法,坚持每早4点钟起床出外练功。久而久之,形成了至今难以改变的的早4点生物钟。我入睡快,质量高,不作梦,到时自醒。起床后我采取了通便、洗身、按摩、喝凉开水、冷水洗脸、叩齿、搅舌、鼓漱、咽津等系列小功法。预防发生专家说的早起可能引发的疾病,从而成了最佳的练功时间。另外我坚持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年四季天天如此,风雨无阻,熬霜冒雪也照练不误,手脚冻烂了也没停止过。如此坚持,既练了太极拳,也练出了我的毅力。
  
  悟性
  
  悟性是学练太极拳取得成就不能缺少的重要条件。我以为太极拳不能刻板机械地学练,不能钻拳理拳法的牛角尖,要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地学练,从而丰富感性认识,不断提高理性认识,把书本上的拳理拳法,变成自己学练中真切感悟理解了的东西。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吴英华、马岳梁二位宗师写的《吴式太极拳详解》一书,是我见到的最珍贵的宝书。我不但反复学习,特别是前七章理论部分,留下了我学后画满的圈圈点点杠杠。原书图文并茂,我还照样用毛笔工工整整地手抄了一本。还有我恩师珍藏不轻意外传的有关太极拳的书和资料,凡让我看的,得恩师允许后,我都手抄装订成册,成了我练拳的很好指南。为了加深体悟理解,我还养成了学习、实践、总结的习惯,写练功日记,把学、听、看、练中一些鲜活的东西及时写下来,我已写了十多万字的练功日记,成了我珍贵的“太极备忘录”。
  
  提高
  
  我练太极拳向往的是长练长新,不断提高。《吴式太极拳详解》一书中提出的“用意不用力,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我逐步感悟到这是练拳的根本原则和方法;“练心、练气、练身”,这是练拳的根本途径,是打开太极拳谜宫的金钥匙。这两方面相依相融。练身要松柔,行气就得缓慢、均匀、平稳,能紧密结合动作,和谐一致,同时也就必须心先得静定。这样“三练”才能水乳交融,熔入一炉,拳架的运作才能像太极图中的阴阳鱼那样圆柔,紧密相依相扣。
  在练拳实践中我感到呼吸的深长缓慢,与动作的结合和心的镇定是练拳的两大难点和重点。特别是心的静定又是难中之难,重中之重。我选定了能显著增大肺活量的逆腹式呼吸方法。这样我的呼吸慢慢变得缓慢、深长、平稳起来。由此我感到练拳跟流水行舟一样,人如舟,气如水,流水若平静如镜,舟就会自然平稳而行;流水若波涛翻滚,舟也就颠簸不稳。练拳也是同样道理,呼吸能缓慢深长平稳,带动拳架也就会打得轻柔缓慢。过去我打一次短架只用四五分钟,而现在呼吸深长了 ,打一次延长到了半个小时。
  为了使心静定,我不断提高对心在练功中的调控驾御能力,同时在生活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清心寡欲,对任何事都能看得开,想得通,提得起,放得下。这样练功中就不会出现影响安静的思绪。我现在练拳能很快入静,随着身心的安静,我会自然地舌顶上腭,面带微笑,将意念静定在丹田,开始缓缓吸气,并同时以气带动拳架动作缓慢而动,当吸气和动作都到了尽头,意念便自如地转移静定在手足,紧随着将吸气换成呼气,又以呼气带动下一个动作缓缓而动。同时变换虚实阴阳,这样心、气、体的动作,构成了练心、练气、练身运转循环太极圈。在这太极循环运转中,体内产生的内热、内气、内呼吸、内力让人神奇无比。内热在手足尤为显著,这种让人温心舒体的内热与使人乏累出汗的皮热有质的不同。我现在练拳时,没有记忆每节的拳名拳意,只要入静后练拳就会自然而起,流畅地把拳架打完。这可能就是长期学练中形成的条件反射,带有潜意识自动化的内力所致。拳架中再长的动作我都是只吸气或呼气一次,特别长的动作,运作过程中外呼吸虽然慢慢地停了,动作还没到头,但这时内呼吸便自然缓缓接替而起,使人丝毫感不到堵气闷气。
  太极拳这种身心合一、内外兼修的神奇功效,给我生活和体质上带来了可喜出奇的变化。以往威胁我的乙肝和医生都说无法治好的静脉曲张溃烂,都经由我练拳中产生的内气内力而治愈。今年酷暑最热的时候,在我大小便之间的危险处,突然长出一个疙瘩,并很快发展长大,于是我便每早练功时以意领气,导引内气冲刺疙瘩,结果三个早晨就消失了。现在太极拳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