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8期
起舞翩翩话养生
作者:华定博
还有一则报道见于2005年6月10日江南某报,题目是“跳交谊舞远离老年痴呆”,讲的是最近在美国阿尔伯特的爱因斯坦大学的科研人员发表一项有关跳舞与老年痴呆症发生率的研究报告。报告中说他们对469位75岁以上无老年痴呆病史的老人作了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每周跳舞3次的老人与每周只跳1次或不跳舞的老人相比,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要少78%。
还有一则很久以前的报道:1989年加拿大多伦多召开“舞蹈医疗年会”,会上提出舞蹈可以作为忧郁症、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之一。
像上述有关跳舞养生祛病的报道还可举出许多。跳舞何以具有如此神奇的保健作用?笔者认为,这可以与跳舞同时具有三大养生功能有关。
首先,跳舞具有运动养生功能。常言道:“腿是第二心脏”,“衰老从腿开始”。跳舞是一种以腿为主的全身运动,通过舞步的进退转并完成一系列动作,使肌肉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均得到了良好的刺激。
其次,跳舞具有娱乐养生功能。任何一项好的体育活动都是贵在坚持,而能使人坚持不懈的活动为数不多。不少人家里的健身器材蒙上了一层灰尘就是证明。跳舞则不一样,一旦入门后就很容易坚持下去(入门并不难,笔者的经验是:普通人由内行指点8个学时即可),无需多大的毅力、多大的恒心。因为跳舞不单纯是一种肢体运动,它有音乐作伴奏,是随着音乐韵律而作的一种运动。古人早就认识到了音乐的养生功能,司马迁曾在《史记·乐书》中提及音乐可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魏晋时期文人阮籍在《乐论》中写道:“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天地交泰,远物来集,故谓之乐”现代生理实验也表明,美妙的旋律对大脑皮层边缘系统、网状结构等部位可产生积极有效的养生作用。以前曾有来自奶牛场的研究报告:美妙的音乐能使奶牛提高出奶率。“对牛弹琴”尚且能有如此效果,更何况音乐对于有高度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人。
音乐能使人产生愉悦从而产生养生作用的另一原因是节律。人体是由多个振动系统构成,不同的节律对不同的生理结构产生影响。“六字诀”保健法就是通过发生某个频率的声音来改善或加强某个系统的功能。婴儿哭闹不安,若放在摇篮中予以某种舒缓的节律摇动,不一会婴孩哭声消失,神态趋于平静,最终安然入睡。这说明这种舒缓节律对婴孩是适宜的,有利于养生的。有些人坐在椅子上抖着二郎腿,姿势不佳,有损形象。不过你可以从他抖动时悠闲自得的样子判断:这种接近于摇动摇篮的节律给他带来了愉悦、舒适。不难发现大多数交谊舞音乐的节律与上述两种节律相接近。这就不难理解有些人自己并不跳舞,只是观看他人跳舞也能产生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消化机能等现象。其道理也许是美好的旋律、合宜的节律共同所起的作用。
这里说的是伴舞音乐本身具有的娱乐养生功能。另一方面,跳舞时舞者对音乐不是单纯地用耳朵去感受,而是用整个身心去体验、去理解;同时用肢体语言来诠释和演绎音乐的内容,对音乐进行着再创造。在此过程中音乐的娱乐养生功能得到了成倍的放大,发挥到极致可能会达到一种状态——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在《人性能达的境界》(林方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版)一书中提及的一种状态——“高峰体验”,一种对当下情景的痴迷陶醉、欣喜若狂的体验。马斯洛认为,音乐舞蹈的韵律能使人通向“高峰体验”,反过来“高峰体验”又有助于自我价值的认识,促使自我价值的实现。它能使疾病痊愈,有利于丰满人性的形成。
跳舞除了上述两大功能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养生功能——交际功能。通过跳舞可以扩大交往范围,满足了人们人际交往的需要,提高了参予社会活动的活跃度,从而也就提高了心理健康的水平。
日本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孤独消极的生活方式可使癌症发病率增加2~3倍。一个由美国、芬兰和瑞典等国组成的联合科研小组对4000多名健康者进行调研,他们把所有调研对象按参与社会活动的活跃度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成员的社会活动参与程度较高,乙组成员则是由一些与社群疏离者组成。科研人员对两组对象作了为期12年的跟踪调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乙组中患有重病或在12年中已死去的人数是甲组的3倍,而且疏离程度越高,患病机会越多,死亡率也越高。(见杨司佼的“走出孤寂的迷宫”一文,载于《家庭医生报》2004年12月6日)
参与跳舞运动能在较短时间内较快地提高社会活动的活跃度,有望降低重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跳舞除了上述三大明显的养生功能外,对于某些舞者可能还有第四个功能:跳舞有助于人们对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一种理论:当生存、安全等基本需要满足后,人们会提出更高层次的需要。如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性中潜在的追求真善美的需要。自我实现不是一种终极状态,而是一个逐渐实现了个人潜能的过程。跳舞是一种可以不断学习提高、永无止境的运动。跳舞的基本动作虽然只有进退转并等有限的几种,但其不同的组合以及加上相同动作的不同时间的分配,其结果却变得丰富多采,而趋于变化无穷。犹如十二音律能产生无数美好的旋律一样。跳舞还可以吸收其他运动中一些保健养生元素,为我所用。以太极拳运动中的“心行气,气运身,力由脊发,步随身转,虚领顶劲,开合虚实,气沉丹田”等原则都可以运用到跳舞中来,为提高舞蹈水平大大拓宽了空间,满足了人们终身学习,不断探索进取、不断完善的需要,从而增强了跳舞的健身养生作用。笔者对此深有体会,不少舞友也有同感。我们认为用太极思想指导的交谊舞不仅符合“国际标准”,而且符合“宇宙标准”,它也许更符合宇宙间事物阴阳消长生化之道,有可能比重在表现的“国际标准”交谊舞更有健身养生作用。这当然仅是一家之言,一种猜想而已,尚有待于更多的实践来证实。
最后还想补充一点:人们不难发现在舞场中能受到舞友欢迎、尊重的舞者,除了其舞姿优美、舞技娴熟外,舞者的涵养、人品等因素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本文一开始提及的倪文德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如果众多的舞者通过舞蹈这种活动更尊重别人或更能受别人尊重,都想让人性中固有的真善美潜质得以体现,那么我们生存的软环境就会更加净化、和谐,对于生存于其中的个体其养生保健的作用也就越大。我们可以把它纳入到“大养生”的观念之中。
行文至此,可知“舞虽小技,其道亦大”。跳舞积极的养生作用具有其内在的必然因素。跳舞不失为中老年一种较好的养生手段。任何喜欢跳舞并可以跳舞的中老年朋友尽可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让我们翩翩起舞,舞出健康,舞出自信,舞出夕阳的风采,舞出金秋的成熟与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