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9期
男儿有泪不轻弹不利心理健康
作者:陈 斌
在我国传统文化和对下一代的教育中,一直贯穿着“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精神。您不信?有例为证。
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段通过关云长动手术不用麻醉药来描述“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现象。在一次战斗中,关云长左肩中了毒箭,医生将箭拔出后需要对箭周围的腐肉用刀剔去。当时的医疗条件远远比不上现在。关云长又生性好强,认为“男子汉大丈夫,这点疼痛算得了什么!”他坚持不用“麻沸散”(在当时,这是唯一的一种麻醉药),在医生动手术的时候,关云长一边饮酒,一边与人奕棋。医生在动手术的过程中,刀刮骨头发出的声响,使得与关云长对弈者感到毛骨悚然,可是关云长却是谈笑风生,一副若无其事状,使所有在场者(包括医生在内)都十分钦佩。这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场景描述。
在教育子女方面,家长也是遵循着“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准则。一名幼童在嬉戏奔跑中不慎摔了跤,哭了起来,家长上前将其搀扶起来。假如是位男孩,家长就会说:“好了,别哭了。男孩子嘛,勇敢些,别像女孩子那样哭哭啼啼的,将来怎么成得了男子汉!”如果摔倒的是位女孩,家长哄劝的方法就不一样了:“宝宝乖,别哭了。都是地不好,太滑了,使你摔了跤。来,我们用脚跺它几下。”边说,边自己用脚使劲跺地面。
“…… ……”,“…… ……”如此等等,在现实生活中,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现象到处可见。
但是,精神卫生知识却告诉人们:“男儿有泪不轻弹不利身心健康”,为什么这样说呢?
人是有感情的。人的情绪可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在这7种情绪中,又可分成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两大类。凡是处于高兴、喜悦、欢愉的情绪,均属于正性情绪;凡是紧张、恐惧、焦虑、悲哀、痛苦、抑郁等情绪,都属于负性情绪。一个经常处于正性情绪状态中的人,心情愉快,体内的神经、体液、免疫功能和内脏器官功能的运转都处于良好状态,从而使当事人身心健康,能很好地工作、生活,可发挥出最大的工作效能。相反,如果一个人经常处于负性情绪中的话,就会心态不良,影响体内神经、体液功能,使免疫功能下降,内脏功能不能正常运转,从而使人感到身体不舒服,甚至生病,影响了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今天遇到多年未见的挚友,心情会特别高兴,仿佛浑身都是劲。原先身体有些轻微的疼痛和不舒服,现在感觉不到了。在餐桌上,酒量也比以前大了。这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相反,当一个人在悲哀时,会食欲大减,连饭也不想吃。即使在劝说下吃了,也只是勉强扒几口,而且食之无味,甚至还会出现胃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胃气疼”。悲哀持续时间长了,还会发生胃出血。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在人体脏器活动中,受人体情绪影响最明显,当事人最能体会到的,就是“胃”。
现在回到正题上,关于男儿流泪的问题。
在通常的情况下,“流泪”是情绪悲痛、受委屈的一种表达形式,往往提示着心理已经失衡。此时,就得寻找途径,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宣泄,以求尽快使已经失衡的心态恢复平衡。其中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找友倾诉,或者痛哭一场。人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当自己受了委屈,或者悲痛时,若能将自己心中的“苦水”向亲友倾吐出来,经过亲友的一番劝慰,或者大笑一场以后,就会顿觉心情舒畅,感到“现在好多了”。因为此时,他(她)已将心中郁积的负性精神能量全部释放出来了。一旦全部放出来以后,心情就会舒畅了,情绪就会好转,心态就会恢复。相反,如果有泪不弹,这些负性的精神能量就不能释放,只能郁积在体内。久而久之,便会积郁成疾,轻者,引起心身疾病,重者,发生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实在不值得。
美国圣保罗——雷姆塞医学中心精神病实验室的专家,通过对眼泪进行化学分析后发现,泪水中含有两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即亮氨酸——脑啡肽复合物及催乳素。有趣的是,这两种化学物质仅存在于受情绪影响而流出的眼泪中,在受洋葱等刺激而流出的眼泪中则测不出来。他们认为,人体排出眼泪,可以把体内积蓄的导致抑郁的化学物质清除掉,从而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坦轻松。这个实验室的专家对200名男女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哭泣试验”,结果有85%的女性和73%的男性说他们在大哭一场以后心情舒坦了许多,压抑感测定,平均减轻40%左右。男性由于习惯于控制他们的感情和眼泪,他们比女性更容易患与精神压力有关的疾病,如溃疡病、高血压等。所以,人们应该改变对哭泣的认知,哭泣是一种极其自然的生理现象。哭泣和欢笑一样,是宣泄感情的途径,强忍眼泪,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
因此,从精神卫生角度来讲,为了身心健康,男儿有泪也应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