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9期
班姬题扇
作者:温长路
在扇面上作诗、题字、绘画之风起于何时,说法不一,起码在汉时就有是不争的事实,“班姬题扇”的典故就是明证。有说它发端于三国时期,而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曾为一老妪在扇面上题字的事一直被传为美谈。据说他的儿子王献之也是扇画的高手,有不少作品还成为传世之作。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也有“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说法,与“三国说”相吻合。之后,画扇之风日盛,至宋时达到高峰,扇文化也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宋代扇画艺术的兴盛,与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山水花鸟画的极大进步,对方兴未艾的扇画艺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书继》中载:“政和间,徽宗每有画扇,则六宫诸邸竞皆临仿一样,或至数百本”。看来,皇室对这一艺术的喜好和重视也是促成扇画传播和发展的推动力之一。扇画的自成一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含义,也逐步脱离了其原有的实用性。明清以来,扇画艺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除皇室显要、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外,民间的各色扇画也丰富起来,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专营扇画的商店,一些书画家还有了自己的扇庄。扇的用料也越来越考究,扇面的材料由纸而绢、发笺等多样,色彩由单纯的白色而泥金、柿青、湖色、珊瑚等多种。最珍贵的当属泥金色,它以华丽、富贵著称,其中又有泥金、屑金、洒金、冷金、半冷等数种。扇骨的材料讲究更多,什么紫檀、象牙、玳瑁、乌木、棕竹、毛竹等应有尽有,清代的《杖扇新录》中说的“骨用湘妃、桃丝、乌木、檀香、象牙、玳瑁等一切珍奇之品”的话,就是对它的总结。这些材料还要经过反复的打磨、髹漆、雕刻、镶嵌等复杂的工艺流程,最终使每一把画扇都能显示出个性来。
我国民间历代都有喜爱收藏画扇者,不少人还是收藏专家。从他们的藏品中,人们可以窥视到中国扇画艺术之一绝。近代名家中,收藏画扇者也大有人在,如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生收藏画扇近千把,其中有12把“生肖扇”,分别出自12位名家之手,如钱文兵的牛、张善仔的虎、洪庶安的兔等,尤显珍贵。书画家吴湖帆,苦费心机,用了20多年时间收集到清代70多名状元的画扇,现藏于苏州博物馆内,一直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大画师徐悲鸿也是酷爱扇画的主儿,他特意刻制了一枚“悲鸿生命”的印章,盖在他喜欢的画扇上。掌故作家郑逸梅称画扇是“书画皆绝的珍品”,他收藏的各种画扇也有三四百把。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名扇有300多把,把把都有连城之身价。
说到扇的基本用途,它最主要的功能还是作为人们的生活用品。尽管电扇、空调的出现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但由于它们存在着固定性和不随意性及对健康不利的缺陷,还无法动摇、替代手摇扇子所具有的位置。长时间使用电扇,会降低机体对温度的适应性和调节能力。而且,电扇长时间运转,机械摩擦产生类似噪音的影响,使许多人表现出头痛、头晕、腰酸、肢麻、心烦、失眠、疲劳等全身不适的症状来,有的还会发生感冒。与电扇相比,空调有降温速度快、制冷面积大且比较均匀等优点,但其对神经、血管造成的剧烈刺激也远比电扇大得多,长期吹空调造成的关节炎、胃肠功能减弱、月经失调、晕厥、中暑等疾病屡见不鲜。有报道说,空调还会导致某些细菌的传播和生存,引起结核病等的流行。如1976年8月,在美国费城一家宾馆召开的由5000人参加的军团退伍军人会议上,221人出现了原因不明、诊断不明的发烧、咳嗽、胸痛等肺部炎性症状,造成34人死亡。最后的调查结果证明,这是由于空调冷热交换系统用了附近河中带有病菌的水进行冷却时造成的。这种莫名其妙的病就是“军团病”。
从健康学角度看,摇扇还是一种对身体有益的运动,对健身和一些疾病的防治有一定作用。首先,摇扇子需要运动人的臂膀,这对手部和上肢的血液循环是有促进作用的,还有利于肩关节肌肉、韧带力量和协调性的加强。其次,摇扇时头部的不停活动和左右双手的交替运动,还有利于大脑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以改善脑部的供血和脑血管的弹性,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专家建议,还可以针对使用者的不同爱好和表现出的症状,选用与之有针对性的香味药物做成扇面和扇骨,或使用时直接在扇子上喷洒上这类香水,通过扇子摇动时风的流动,把香气送入人的大脑,从而起到健身疗疾的作用。
扇者,善也!扇来了风,扇走了病,乃是对人有用、有益之物,摇扇有用、有益之为,轻易别把它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