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0期
拯救失落的灸法
作者:蓝 晟
一
曾几何时,中国人是一个善用灸法的民族;中国的医生们,如果只懂针法而不懂灸法,则会被人取笑,人们会认为该医生不是好医生。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上说过“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
被誉为神医的华佗,给患者治疗疾病时就常采用灸法,他一般选用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灸七八个艾炷,病就能当场痊愈。晋代葛洪的妻子鲍姑,更是擅长用灸法,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灸疗专家。葛洪也许深受其妻的影响,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共录有针灸医方109条,其中99条为灸方,这就说明,灸法在古人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确实如此,因为灸法不仅能治病救人,而且能帮助人健康长寿。孙思邈,幼时多病,到了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常“艾火遍身烧”,结果到了93岁时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过百岁还能精力充沛地著书立说,写了震古烁今的医学名著《千金翼方》30卷。
二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开始使用灸法了。《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我国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也记载了用艾叶医治疾病的方法。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则显示灸法的历史比针法长——帛书《灸经》中只有灸法,并没有针法。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黄帝内经》介绍了灸法的适应症、施灸顺序、剂量、补泻等,并将灸法与针法并提。
灸法在医疗活动中确实创造了许多奇迹,所以作为医学专家实践经验的总结,公元3世纪的《曹氏灸方》,唐代的《外台秘要》、《骨蒸病灸方》,宋代的《黄帝明堂灸经》、《备急灸法》,元代的《痈疽神秘灸经》,明清的《采艾编》、《太乙神针》、《神灸经论》等医学著作,详细记载了灸法,由此形成了中医学著名的分支学科——灸学。或许,明代李梴《医学入门》中的一句话可以清楚地解释,为什么医学史上会有这么多医学专家爱用灸法,那就是“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三
说到灸法,一定得介绍一下艾。艾,又称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出产,但以湖北省蕲春地区——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家乡——所出产的艾质量最佳,有着特殊的清香,故“艾”有“蕲艾”之称。明代李时珍的父亲、医家李言闻称艾叶“产于山阳,采于端午,治病灸症,功非小补”。艾蒿是中国古代医学大家和普通老百姓施灸的重要工具。虽然后世施灸的材料越来越多样化,除用艾外,硫磺、灯芯、桑枝、桃枝、黄腊、药锭等也成为医学家的重要选择,甚至还逐渐形成用药末和艾绒混合而成艾卷熏熨的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等治疗手段。但毫无疑问,艾蒿是其中最经济、疗效最好的。
四
明代龚居中在《红炉点雪》一书更对灸法的疗效有很高的评价:“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不宜”。《灵枢经·经脉》则记载:“灸则强食生肉”。这是指灸法有增进食欲,促进人体正常发育的功效。近代和当代的医学家们的实践也证实,灸法可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心脑血管、骨伤及风湿类、妇科、皮肤科等诸多疾病。
灸法目前一般采用将艾草和多种中草药放入温灸器中点燃,放置于经络穴位或患处,使药气直接作用于人体局部,并刺激全身,从而达到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的作用,治疗面瘫、胃痛、腹痛、肌肉关节痛、痛经、腰痛、脚跟痛、肩背痛、前列腺痛、卵巢囊肿及盆腔炎等疾病,效果较好。如治顽固性面瘫,在针刺无效时,可用灸法。在人中、迎香、地仓等穴位放上姜片,把艾绒捏成圆锥状放在姜片上,用香点燃。待艾锥燃尽时,就立刻夹起,换上新的艾锥点燃。一般灸半个小时左右,艾锥换上几十次。这个过程虽然很繁琐,但患者对治疗效果常比较满意。灸法治疗带状疱疹也有比较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就是:把云南白药用香油或清油拌成泥,捏成饼状敷到患处,再用艾条灸10~15分钟,以耐受为度,每天2次。
五
2004年,湖北中医学院博士田辉向新华社记者发出了“救救灸学”的呼吁。田辉说灸法在国内已“走向湮灭边缘,大小医院都很少有医生使用灸法。如果再不下力量抢救,灸法这祖国传统医术很可能失传”。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针灸大师、澄江学派创始人承淡安的亲传弟子谢锡亮先生,每逢劳累受凉就流鼻涕、咽痒、头晕、咳嗽吐痰,全身乏力,常常迁延二三十天,服多帖中药方能痊愈,但总去不了根。1977年,他应出版社之邀撰写《灸法与保健》一书,为了使病人信服,他开始在自己身上直接灸足三里,结果,近30年来,他已经很少体验到感冒的滋味了,有的时候,因劳累后受寒,一般经一夜休息或自灸足三里就可恢复体力,并将寒气排除。谢老说:“自从施灸以后,食欲良好,消化力强,睡眠深沉,血压平稳,心情舒畅,精力旺盛”。
2005年12月6日,谢锡亮先生来到北京,笔者向谢老请教有关拯救灸法的问题。
谢老说:“据本人几十年来的临床实践看,很多病适宜用灸法。特别是对免疫性疾病效果最好,如乙型肝炎等。我在临床用灸法治疗乙型肝炎患者数百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急慢性肝炎均可施灸。施灸后患者首先是自觉症状消失,体征改善,后经检查,有些指标也会转阴,尤其是病毒复制标志转阴,抗体出现,这表示传染性减弱或消失。总之,只要是慢性病以及常规医疗方法没能治愈的疾病,用传统灸法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灸法有这么好的治疗效果,可为什么现在中医界的人士也不重视了呢?谢老分析道:“现在灸法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留下疤痕,为崇尚时尚的人士之大忌;二、艾灸烟雾弥漫,造成空气污染,是今天提倡环境保护人士的大忌;三、灸法操作时间长,从医师的经济效益角度来说,并不划算。”但谢老批驳了上述的论调:“长期施灸,只会出现一个豆大黑痂,停灸后20~30天即可脱落,以后和正常皮肤差别不大,或遗留黄豆大一个浅斑痕。例如灸法治乙肝的穴位主要在背部或下肢,不会影响美容。在临床上可以发现,患有疑难重病、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或为了保健的成功人士,是不会在乎小小的斑痕的。此外,由于直接灸(不管医疗还是保健)一般都用极细的艾绒,量很小,不会产生太多烟雾。日本人研究发现,艾绒燃烧之气味芳香,能净化空气——有人用红外线照射,发现对人体无害。”对于医师因经济效益不明显而不采取灸法的作法,从小读圣贤之书的谢老并没有谴责,而是非常体谅地表示:效果好,病人多了,经济效益自然也会好起来。
六
卫生部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表明:在城镇,约有48.9%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患者应该住院而不住院。医疗费居高不下是造成许多人“不敢看病”的真实原因。灸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经济节约的群众性医疗技术,其在当代价值,至少有让“群众”能看得起病,或者让城镇的“居民”或“患者”自己给自己施灸,从而减轻病痛的折磨。灸法的疗效好,花钱却不多。如果不算施灸大夫的治疗费,单购“艾绒”的费用是很低廉的。有一位老中医用灸法治好了一个癌症病人,用“艾绒”的费用仅仅为几十元。这样的费用,在当代人心中,如不是亲眼所见,肯定认为这是万万不能相信的“神话”了。
要拯救灸法,不能仅仅寄希望于中医专家的“施灸”,而应普及到大众中去,让更多的人掌握之、实践之。一般来说,普通人经过几十分钟的培训就可学会施灸,再练习2~3天就能掌握灸法的技术,熟悉了十几个施灸的常用穴位后,就可为他人或为自己施灸了。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在当代的各类中医院中,“但见针刺病,不闻艾绒香”;在当代吃着“麦当劳”长大的新一代中,甚至连灸法的名称都没听说过。所以,在当今这个时代中,拯救失落的灸法很有必要,并且已迫在眉睫了,不容再拖延了。
拯救失落的灸法,不仅意味着用灸法来帮助自身或亲人解除疾患的痛苦,更意味着养成自己的命运自己作主的习惯,从而让生命获得优化,让健康长寿不再是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