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2期
我信“艺术疗法”
作者:孙 山
美国的哈奈曼大学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首次提出“艺术疗法”,并于1993年被正式批准可以使用“艺术药物”。为此,国际上还专门成立起国际艺术药物联合会.该会主席美国医学博士理查德·里宾在谈到艺术疗法时说:“我们称它为一个新的社会运动……”德国柏林一家大医院,让病人戴耳机听喜欢的音乐再上手术台,法国设立病人图书馆专供病人读书,德国汉堡成立了微笑俱乐部,意大利医学家和诗人联袂成立“诗药有限公司”,出版具有不同主治功能的诗集,供病人选用。其实,我们中国早就有这种艺术疗法。
《三国演义》里就有个脍炙人口的“读书祛头风”的故事:曹操的头风病多年缠身,治疗乏效。有一次曹操读了陈琳写的“讨曹檄文”,那词藻典雅的文字,那大义凛然的气势,使曹操读后大汗淋漓,竟然把头风病赶跑了。宋代词人秦观曾患肠胃病,屡治不愈。一日,友人高符中来看他,拿出唐代诗人王维的绘画《辋川图》让他多加观赏,画中那山青水秀的辋川别墅图使他犹如进入山环水绕、藤缠径幽的名胜美景,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随之患病就逐渐减轻。《韩昌黎集》也记有一事,唐元和八年,韩愈染疴,一天头痛脑胀难忍,正巧此时李贺送来一本诗稿,没想到他批阅后,病却好了。
还有曾在毛主席身边做过保健工作的同志回忆说,1975年,毛主席在做白内障针拨手术时,是一边听岳飞的《满江红》歌词,一边接受手术的。
我们崇武镇一退休干部坚持十年不松不懈,习书法、学绘画,搞收藏、集古物,作根雕、造盆景,终于建成一个面积达200多平方米的家庭展览室,想不到在此过程中,他竟然奇迹般地使身上退休前患的胃肠病、关节炎、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跑得无踪无影。
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是心理养生在起作用。正如国际的维多利亚宣言里强调的三大保健里程碑之一的心理状态保健在产生疗效。
古今著名的养生家都把静心养神的心理保健作为摄养之首务。《养生四要》指出:“心常清净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明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也说过:“……药物中最好的就是愉快和欢笑。”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能保持心的平静、愉快,就能协调好内外环境关系,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处于一种有规律的缓释状态。其精神放松,呼吸、心跳缓慢,血压、体温相对降低,耗氧量减少,自然而然要祛病健体。
曾与癌症抗争16年的花甲老人顾德如,总结的心得与经验,首先提到的就是精神疗法,按照他所说的就是宽心法、强心法、善心法和移心法。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一生爱好艺术,尤其是绘画,他深有体会说:“绘画艺术能使人消魂荡魄……”这大约也是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寿的首相原因之一。
反之,心情沉重、忧郁烦闷、暴躁发怒的人则会增加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引起机体内免疫系统功能的紊乱,降低人体自卫组织灭细菌抵病毒的能力,削弱机体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直接影响身体健康。据专家研究表明,人类疾病有50%与不良心态、恶劣情绪有关,全球有1/5成年人的健康受到高度精神紧张的严重威胁。上海市有各类精神、心理障碍症患者达75万多人,美国大约也有5000多万人患有多种心理疾病。
还有,如今风行的“生命在于运动”的论断已成为人们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至理名言。而艺术疗法也体现着这论断的精神。写字作画时腕臂劲健,力注毫锋,不但用指力与腕力,还用到臂力和腰力。横竖转折,铁划银钩,颐指气使,刚柔相济,都使骨骼、肌肉和关节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此同时,临池挥毫时排除杂念、气沉丹田、凝神调息、举重若轻,这又与气功、太极拳何其相似,发挥了活跃机体的经络与脉息以及调理脏腑、舒筋活血的作用。随着构思——泼墨的动作,形象——韵味的体现,又使自己身心愉悦,情感升华,促进了身体各系统机能的改善和协调。而唱歌本身也是一种运动、一种练功。唱歌不仅用气,还要用力,促进全身气血流通。还有唱歌,有调节气息作用,被认为是呼吸系统最理想的保健体操。专家研究表明,职业歌剧演员往往要比一般人的寿命多活20年左右。
又者,俗话说:“身怕不动,脑怕不用”。人的衰老首先是脑的衰老,用进废退,勤用脑用好脑,则脑细胞活力强,脑血管氧供应足,自我情绪稳定,就能延续衰老祛病健身。因此,还有养生学家认为健脑需要用脑。有人统计了20世纪以来欧美400名伟人的寿命,其中寿命最长的是读书用脑人,平均寿命79岁。而“艺术疗法”的所有手段均与用脑有关。眼下人类征服生理疾病的能力已大有提高,而征服心理疾病的能力还很有限,而通过学习用脑读书、写作、绘画、吟诗,不正好把烦恼、忧虑、悲观、抑郁、紧张等等患病时常有的“心理牢笼”冲破吗?通过引向艺术的用脑,不正好可以更好操纵自己情绪的“转换器”吗?胸有点墨的人不是常常这样相互勉励吗:“心无挂碍身常健,腹有诗书气自华”。
因此可以相信,随着人类对保健知识的普及,“艺术疗法”是一定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受人欢迎的,特别是受老年人的欢迎。因为治疗老年人常患疾病的疗法不少与“艺术疗法”有关;还有,老年人不仅有丰富的经验体会,还有空间时间的优势,可以更好适应“艺术疗法”的要求;三者,“艺术疗法”的不少项目,可以成为丰富老年人生活的内容、过好休闲日子的办法。因此,笔者相信“艺术疗法”。更希望更多人也来聊聊“艺术疗法”,促进更多的人,特别是老年人重视心理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