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期

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原因的分析与对策

作者:谢 丹




  我国癌症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死亡率也高,每天大约有近1500人被癌症夺走生命。为何确诊后,虽经多方治疗死亡率还是很高?这的确是摆在从事肿瘤防治科研与临床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也是所有关心健康的人们十分注重的问题。其实,只要人们能正确认识肿瘤及相关知识,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是可以降低的。根据肿瘤的发病情况,现就肿瘤的发生与治疗,结合实践体会,谈谈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在癌症防治中的作用,但愿能在预防和治疗癌症中起点作用。
  
  一、对癌症发病原因的新认识
  
  这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第一层面。现已知癌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有:①化学因素:如多环芳烃、芳香胺类、亚硝基化合物:②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紫外线等作用;③生物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等;④社会心理因素。其中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致癌已引起人们重视,而社会心理因素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却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第十二届国际癌症大会十分重视并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在恶性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有研究认为“各种不良社会因素使人体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失调导致在较长期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作用下使正常细胞转化成癌细胞”。临床心理学家认为“癌症和心脏病的发生与心理压力有密切关系”。有关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理论被认识和应用后,认为预防肿瘤最好的办法是抑制癌前病变演变成癌,致使其逆转成正常细胞,因为这种演变成癌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下图表所示:
  正常细胞→突变细胞→肿瘤前细胞→肿瘤细胞
  (1~2天) (10年以上) (1年以上)
  正常细胞突变成肿瘤细胞并非一朝一夕。可谓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认识到有如下社会心理因素参与其中:
  (一)社会性致癌因素:①生活事件方面的因素,如丧偶、离婚、怀孕、难产、习惯性流产、失业、经济困难、直系亲属死亡等;②生活节奏长期紧张,如为了获得更多的薪酬不注意休息而紧张地工作,以及学习过重、环境不佳等造成的紧张;③人际关系紧张,如同学、同事、上下级、邻居甚至兄弟姐妹、婆媳、夫妻之间关系紧张。
  (二)心理性致癌因素:①性格内向情绪压抑者(所谓癌性性格);②不良心理反应,如焦虑心理、抑郁心理、易激动心理、认识技能衰退等。均可促使细胞突变。
  只有机体长期受到体内外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袭,体内基因稳态才会失衡,正常细胞才会突变成癌细胞。
  
  二、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
  
  由于恶性肿瘤对人类生命的严重威胁,死亡率高,同时存在患者对肿瘤认识度低,以及“谈癌色变”的观念的影响,故一旦患上恶性肿瘤,病人心理会感到巨大压力,发生一系列心理反应,其反应规律与表现有如下特征:
  (一)发现日期心理特征:以极度恐惧心理和急于证实是否患上了恶性肿瘤的焦虑、不安情绪为基本表现。因此,患者及其亲属四处奔波于多家医院,检查确诊,希望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或者是虚惊一场。这种矛盾心理状态,一直持续到获得疾病的真相为止。相反忽视了对肿瘤病人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的基本尝试,尤其是恶性肿瘤。由此而产生的睡不好、吃不好、精神不好、生物钟规律被扰乱等,促使病情加重,肿瘤长大。
  (二)确诊期心理特征:一旦确诊为恶性肿瘤会产生以下几种心理状态:
  1.休克恐惧心态:有的医生把诊断结果直截了当地告诉患者(此方法不可取),患者获悉后立即表现面色苍白、恐惧不安、悲伤痛苦,经过一段时间好似从噩耗中醒来,不思茶饭……
  2.否认怀疑心态:当从恐惧心态平静后开始怀疑诊断正确与否,患者坐卧不安,直至弄清真相为止。
  3.愤怒沮丧心态:当病人明确自己患的是恶性肿瘤时会变得愤怒沮丧、悲观绝望、精神完全崩溃,病情急剧恶化。
  4.接受适应心态:随着时间推移,情绪开始慢慢平静,长时期表现抑郁和悲伤。
  (三)治疗期的心理特征:随着病人角色的适应,紧张抑郁悲伤的心态可以暂时缓解,但由于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或病情的变化可出现新的心理问题,患者的情绪也往往随之变化:
  1.当确定是恶性肿瘤还没有转移时,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方法,病人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感到自己的病通过手术可以治疗.病人感到希望就在眼前而充满信心,十分愿意配合医生把自己的肿瘤除掉,并从中解脱出来。
  2.当接受手术、化疗等治疗后,由于严重的治疗反应和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乏力、脱发、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受损等表现,又会导致不良心理反应。如因不想受化疗之罪,而产生轻生念头,对治疗失去信心。
  3.有些患者虽经手术、放化疗治疗,但由于种种原因。复查时又出现转移病灶或原发病灶增大了,由此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怀疑药物的疗效,担心自己没有治好的希望而更加绝望。
  4.患了恶性肿瘤由于家庭经济问题,负不起继续治疗的经费而产生心理问题,担心人财两空,拒绝治疗。
  5.患者本人求生愿望很强,要求治疗,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而绝望。
  上述种种心理问题都会影响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医生和家属要及时获知,并及时予以疏导解决。
  
  三、肿瘤患者的心态与抗癌治疗的疗效关系
  
  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是目前抗肿瘤过程中还未予以重视,而又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什么同一种病种,身体状况差不多,接受了几乎相同的治疗方法,有的患者存活很长,有的却早早离世而去,这实际上是个心理问题。在较长时期的临床抗癌和理论探讨中本人认为:①肿瘤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病情控制;②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没有解除而影响用药效果;③解除心理问题,必须:及时洞察、善于沟通、有效帮教并持之以恒。
  上述三条基本思路与方法应贯穿整个肿瘤治疗的全过程,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四、推广癌症治疗新模式。即手术+放化疗+中医中药,并注重心理治疗提升抗癌疗效
  
  肿瘤病人不同病情,不同社会状况,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的认知水平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心理承受能力亦不同,应给予心理支持。
  (一)向患者宣传肿瘤防治知识:认识癌症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在乎,不马虎”,树立信心,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即使是中晚期也可以带瘤生存,减少痛苦,延长生命。
  (二)心理支持: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解释疏导,安慰,鼓励,耐心的倾听,亲切的交谈等手段,使病人获得信心和希望,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即所谓“支持和宣泄治疗”作用。
  (三)适当引导癌症病人应用心理防卫机制:癌症患者心身均受严重损害,有时出现恶性循环,即癌症确诊——情绪反应(恐惧、焦虑、抑郁)——免疫能力下降病情恶化——情绪更悲观消极。如何让病人从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必须恰当使用心理防卫机制:①主动把焦虑、痛苦遗忘,见人不提此事(即不在乎);②否认(不承认自己患了癌症);⑧合理化(把癌症所表现的症状解释为工作劳累、繁忙所引起的);④使用转移机制让病人宣泄紧张、发泄愤怒等情绪,从而使内环境日趋稳定。
  (四)设定“恶变细胞消失学说”的应用:“设”即假设。“定”即一定,完整的意义使假设恶变细胞一定消失。提出这种学说有以下几个支撑点:①癌症病人相关癌蛋白检查时获得正常值的报告;②癌症患者在接受整合治疗中其症状体征逐渐消失;③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基本正常,显示心理压力减轻或消除了;④能起到心理支持作用,对康复有很大帮助。
  (五)积极治疗:听取医生建议,采取手术、化疗、放疗,或用中医药疗法,如服用中成药双灵固本散等,也可以几种疗法联合使用。
  (六)及时合理处理癌症治疗中的并发症:如胸水、腹水、癌性发热、疼痛、出血等的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