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期

未必科学的“冬令进补”

作者:袁秉煃




  “冬令进补”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恪守的传统习俗,据说尤以冬至节前后的日子为最佳,已形成一股“热”。每到冬天,中药店都像在过喜庆佳节,拉出横幅标语,请来“坐堂医生”,提醒顾客不可错过了进补良机。也许由于广告效应,不少人果真以为自己得了“虚证”,不是“血气不足”,就是“肾亏”,因而对年复一年地“冬令进补”,趋之若鹜。在医药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重新探讨“冬令进补”的科学性是颇为有趣的。
  
  漫话“补”
  
  说起“补”,无须商业广告指引,人们无师自通地会想到人参、鹿茸、阿胶、燕窝及各种补膏、补酒……
  “虚者补之”——《黄帝内经》开宗明义地说得很明白。不过,“补”本身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中医学常用的8种治疗方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里就有“补”法,对经常感冒、拉肚子、内脏功能减退的人,只要是虚证,均可进补,但必须根据阴阳、虚实、脏腑所属不同而进行辨证施补,不能随意吃补益药。此外,还有“虚不受补”及某些情况下不能进补,以免“养痈贻患”等多种讲究。
  过去,“进补”似乎与帝王和生活优裕的富贵人家关系最为密切。人们一向认为进补能够益身健体,延年增寿。那么,大富大贵的人其体质和寿命是否超过凡夫俗子呢?由于人文学的资料贫乏,难以找到确切的答案。不过,如认真查一下历史,人们会惊奇地发现一个规律:辛辛苦苦打天下的“马上皇帝”的寿命往往较长。举几个例子:东汉光武帝刘秀活到63岁,在那个年代算是长寿了;三国的刘备活到63岁,孙权活到71岁,曹操活到66岁,而曹操的儿子、孙子都很短命:明朝的朱元璋没有像养尊处优坐江山的子孙们有那么多时间来研究“房中术”,却当了30年皇帝,活到71岁。
  
  进补何必选“冬令”
  
  进补选择在冬至节气,其根据是“冬藏”。
  我国的大部分国土处于北温带,大自然有一年四季之分,庄稼的生长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在寒冷的冬天,深居简出,人们胃口好、吸收好,正是这个道理,才把进补选择在冬令季节。可是人并不是庄稼,不必也并不可能“冬藏”,而是每月每日每时都不停地在进行生理活动和进行新陈代谢,把植物生长的规律作为人体活动的规律,似乎有些牵强附会了。
  寒冬腊月,由于体表血管收缩,胃肠道供血丰富,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人确实易产生饥饿感,但这不等于是索食的信号。国外生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在冬季和夏季所需的能量相差并不大,由于不少人在冬季进食增多而活动量减少,便在这段时间里长胖。
  超重和肥胖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因而是西方人所担心的事。他们找到了两个对付的办法,一是在冬季适当控制饮食的量,二是进行体育锻炼。研究表明,在20℃的环境中呼吸1小时,热量损失33.49焦耳;在-40℃环境中,热量损失66.94焦耳。所以,西方国家的人在冬天并不进补,医学家们也提倡进行室外锻炼。
  
  中国人的营养状况
  
  我国的营养学家对不同地区、人群的营养状况进行过抽样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以谷类食物为主的中国人的营养状况并不理想,不少人缺乏多种营养要素,约有半数的人缺乏优质蛋白质,缺铁也很突出,缺钙的人则更多。由于上述多种重要营养素的缺乏.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素质,由此可以导致发生营养不良、贫血、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中国营养学会为不同年龄组的人制订了营养标准,根据国人的营养现状,要求人们应该注意吃鱼、肉、禽、蛋、乳、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食物。
  
  人是否要进补
  
  “虚者补之”。“补”者,补其缺也;缺什么,补什么。气虚的病人吃能大补元气的人参显然是对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当然应该补充铁,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此认识是统一的。没有虚证的健康人并无进补的必要,“补法”不适用于没有虚证的人,正像没有患贫血的人不需服铁制剂一样。一个体内什么也不缺的人,如长期盲目地吃“补品”,少吃普通食品,反而会人为地引起营养不良。对虚证的人.则一年四季皆可进补,不必拘泥于“冬令”,正像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不必捱到冬天,道理是一样的。
  提到食补,人们总是首先想到羊肉。如认真查阅一下食物成分表,不难得知羊肉的营养价值与猪肉、牛肉相差无几。其实,羊肉是一种很平常的食品,有些人一年四季都吃羊肉,并不是等到冬天“藏”在家里吃。如果爱吃羊肉,任何季节都可以品尝,硬与食补联系在一起并无什么科学根据。
  
  警惕“富贵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随着“白领阶层”的扩大,随着“吃饭局”的人群增多,随着有车族的增多,在我国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富贵病”的发病率也年复一年地增高。饮食不合理,多吃少动,热量难免在体内堆积为脂肪。长期人大于出,必然受到“富贵病”的困扰。这类人更应该懂得冬季是通过锻炼来减肥的最佳时机.如因感到身倦乏力,偏偏又在冬季而错误“进补”,实在是陷入了误区。常听到“冬天进补,春天打虎”这个谚语,殊不知,在漫长的冬季进补,腰围增大了,再想减肥已难,还能“打虎”吗?大谈特谈“冬令进补”,使人丧失了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的精神,并给某些人戴上了无形的精神枷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曲解了“虚则补之”的原意;二是旧的习惯势力;三是受了商家和某些垃圾广告的影响:四是缺乏营养学知识;五是对人体在冬季易出现的饥饿感这一生理现象有误解。
  
  进补和锻炼并不矛盾
  
  “冬令进补”和“冬季锻炼”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但也可加以统一。举冠心病为例,如辨证属于气虚,在吃人参的同时,更不可忽视科学的生活方式,要合理饮食,注意膳食平衡;并不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尤其是参加冬季锻炼,这样可增强人体的体质和耐寒力,对改善心功能、心肌缺血可能更有好处,对保健益寿将更有裨益。
  西方人喜欢冬季锻炼,中国人热衷于“进补”,这是文化差异,可是看一看中国人的疾病谱,“文明病”正在向人们敲着警钟,确实应在生活方式方面转变一下观念了。吃,不论是什么季节,都应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应持之以恒进行体育锻炼,活动量因人而异,例如心肺功能较差的人可到公园里散散步或是在阳台上吸几口新鲜空气,这样也有利于健康。
  笔者无意反对吃补药,但需要的人毕竟不太多。注意调节性情、饮食平衡、动静结合、远烟少酒,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