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期

孩子从小都是需要快乐的

作者:杨红霞




  年轻的父母,当你注视襁褓中的婴儿、你一定会发现,尽管小家伙还不会说语,但他会笑,有专家说幼儿每天笑的次数是成年人的几十倍。不知是否可信,但我相信,即使再爱哭的孩子也是笑的时候多,因为需要和喜欢快乐是人的天性。据说一位中国人在美国做家庭保姆时,当她看到小孩子将手指放到嘴里,便强行将他的手指从嘴里拿出来,并说这样不卫生,不料却引起主人的不高兴。因为在主人看来,这样就剥夺了孩子的享受,使孩子失去了快乐。我们不讨论小孩子把手指放在嘴里的做法是否卫生.但就这件小事而论,我们至少可以看到,美国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把孩子的快乐放在多么重要的位置,又是多么在乎孩子的感受。我国驻荷兰大使卢秋田曾在他撰写的一本书中,记载了荷兰首相夫人何以中止访问。书中说这位首相夫人在参观中国幼儿园时,天气不好,正下着小雨,幼儿园的小朋友却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幼儿园门口,在老师的指挥下挥动塑料花整齐地喊着“热烈欢迎”。进入教室,看到孩子们倒背着手,严肃而整齐地坐着,这位首相夫人表示不再访问幼儿园了,因为自己的访问使孩子们失去快乐,失去了天真烂漫。她说:“他们应该蹦蹦跳跳才对,就是做个鬼脸也很可爱”。这位首相夫人未必是教育家,然而她懂得孩子虽然需要教养,需要懂得规矩,但是孩子更需要快乐,使孩子失去童真童趣的教育,使孩子失去快乐的教育,已经远离了教育本义。原因很简单,人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寻找痛苦,而童年的痛苦往往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难以抹掉的阴影,影响孩子终身发展。童年的快乐,不仅是一个人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经历,也是每个人热爱生命、享受人生的起点和基石。
  父母给孩子快乐,并不是要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更不是放纵孩子去为所欲为。正如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孩子与成年人的不同“犹如白天与黑夜”,孩子自有孩子的天真、孩子的乐趣、孩子的思维方式、孩子的是非善恶标准。这就不仅要求父母在乎孩子的感受,在乎孩子的兴趣,在乎孩子的痛苦和快乐,更要善于与孩子沟通,而不是一切惟父母之命是从,不是一切以父母之乐为乐。父母还应当引导孩子在学习和劳动的成功中体味快乐,在发现和创造中获得快乐,在帮助了他人和合作中感受快乐,在感激父母和老师关爱中享受快乐。
  在少数家庭中,有的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令孩子感到家中只有战乱而无温馨。有的父母总是无休止地唠叨“要好好学习”,而不问其他,令孩子感到父母关心的只是成绩、分数,而不是自己。有的父母总是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令孩子感觉家中犹如牢笼,在父母面前动辄得咎,一无是处……在类似的家庭中,孩子没有快乐。任何父母之爱,任何家庭教育,都变得毫无力量,而且在个别孩子心底甚至会积聚一种可怕的心理反抗,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释,一旦爆发,就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这已为许多事实所证实,年轻父母不能不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