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2期

品玩碑帖乐无穷

作者:杜 华




  书法养生是一门博大精深而又尖端的科学,它在治病健身方面的功效实际并不亚于“音乐疗法”。书法养生并不一定要练习书法,只要懂得书法的一些相关原理,科学地运用书法的一般常识,效果同样理想。闲暇之余,各自有不同的爱好和兴趣,有的喜欢旅游,有的喜欢进休闲吧等,皆不一而同。只要有空,我最喜欢的就是品玩法碑法帖,一则可以消愁解闷,再则可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于修身养性皆大有裨益。但品玩必须有方,才能奏效。我由于个性特征,非常喜欢古朴高雅、冷艳瘦劲的精品碑帖。我国古代就有观画疗疾的实例,亦有辨证施功的中医理论,使得观赏书法也具有这两种功效。我是怎样做的:选取自己最喜欢的碑帖,配以恰当的古典清新优雅的器乐曲,找一位朗诵最好的女生朗读碑帖中文字的内容,使朗读的节奏和音乐的节拍基本相合,然后录成带子。品味之时,一边听音乐,一边听朗诵,一边观赏碑帖,使心、耳、眼三官同步,达到情艺相通、水乳交融的最佳境界。此时此境,烦恼俱消,身心轻快,天地混沌如盘古初开,无我无他,妙不可言。
  但是,在品味过程中,音乐播放的时间和表现的意境、朗读的时间和语调感情、文字内容和书法艺术的风格,三者要尽量达到和谐统一,这样取得的效果才会更好。我根据平时生活中最易产生的几种不良情绪,配以自己最喜欢的碑帖和音乐,随时注意“辨证施功”。这些碑帖和音乐的相配合,分别是:《九成宫碑》配《碧洞流泉》;《郑文公碑》配《流水》;怀素的《自叙帖》配《十面埋伏》;《祭侄文稿》配《江河水》;《长乐宫赋》配《渔舟唱晚》等。
  这样,当有事激怒我时,我先静下心来,对此事置之不理,独自找一个比较幽静的环境,打开耳机,卡上带子,翻开《九成宫》帖,用心细细品玩。此时,随着声声古远淡雅的箫声响起,我听到一股好像寒凉的泉水从地下的一个碧洞中汩汩流出,沁人心肺,使热恼顿息。啊,这不是欧楷三大艺术特色之一的真实体现吗?渐渐的,我心中的火燥消了,处理事情的智慧又出来了,我获得了无比轻松快乐的享受。当我受屈辱而心胸块垒难消时,我品玩《郑文公碑》,通过那宽博疏宕的字体架构,结合那如一泻千里的琴声,便会有“洋洋乎,志在流水”的感觉,获得“海纳百川”的肚量,从而信心百倍地继续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当我遇事业受挫而郁郁寡欢时,我品玩《自叙帖》,从它那“惊蛇走龙,骤雨旋风”的笔势和听闻那枪林箭雨般的乐声中,我便会获得一种斗志昂扬的精神,正视我的未来;当我遇有不幸事而悲哀时,我品玩《祭侄文稿》,从那书法似断似连的笔意中和那忧忧的文字内容中,以及听闻如泣如诉的音乐声中,我寻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内心得到满足,清醒地看到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平衡了心理;当我获得殊荣时,并不是激情满怀,而是畅快平静品玩王宠的小楷《长乐宫赋》,王宠人品高尚,书法神韵超逸,结合听闻古筝那清逸而幽远的抒怀声中,我感到自己的渺小,知道自己面对茫茫人海,任重而道远,从而更加不懈地努力,不骄横,不火躁。
  这样的见闻结合,已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喜好,对身心健康大有好处,而且我将之介绍给别人,他们也觉得很适应,且都乐意接受,效果还不错。例如,我妻子“坐月子”时,她觉得心情很烦躁,经常焦虑,难以度过这段乏味的日子。我将此法介绍给她,在床位上垫上适于她仰靠舒服的被子,当她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时,我指导她“对症下药”。几天后,她不但精神饱满,而且饮食良好。于她于孩子都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开智健身的功效。不仅如此,我对班上学生教育时也施以此法,当有学生受到伤害而出现不良情绪时,我便在课后将他们叫到我处,然后详细地了解他们受害的原因,再指点他们如我以上的操作,结果所取得的效果也比较理想,不但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调理好情绪,还大大加强了他们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对各科的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应。
  《管子·内业》中言:“心能静,道自定。”养生在心,心乱则邪生,然而乱心之调节却在我而不在他,此中之调节方法就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愿天下人皆有自己的调心手法,轻松而快乐地活出长寿的一生。